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面对困境 工艺家不畏苦开创漆彩的新天地

工艺家张赛青于2023年荣获“教育部社会教育贡献奖”。(张赛青提供)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4年03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彭秋燕台湾南投报导)位在南投县竹山镇的欣荣图书馆于今年初展出难得的漆艺创作,其中一件巨幅作品“望乡没事”描写从信义乡部落远眺玉山,蔚蓝的天空映着苍翠的山峦,犹见山巅的瑞雪未融,但在极端气候下,山坡上的樱花与梅花不约而同绽放。偌大的作品给人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感。

工艺家张赛青出生在南投市,曾先后追随黄丽淑、王贤民、王贤志等漆艺大师学习,受邀担任台湾漆文化协会秘书,因而获得漆工艺人间国宝王清霜大师的指导,喜欢应用各种媒材于漆艺创作,作品参加台湾工艺设计竞赛与大墩美展连续获奖。

猫罗溪社区大学联合成果展。(张赛青提供)

 难以驾驭的艺术表现

“因为我们人没有办法去驾驭天然漆,它对我来讲反而提供一种好奇心,每天处在一种不断的惊奇,感受惊奇的过程是我刚开始接触非常享受的部分。”张赛青醉心投入艺术20余年创作不坠,一提起热爱的漆工艺,她难掩心中的喜悦表示。

首先揭开漆艺神秘的面纱,张赛青介绍表示,“在工艺美术界大部分是加法工艺,比如说画一张油画就是颜料不断地堆叠完成。而漆工艺虽然也是颜料不断地堆叠,但是它是减法工艺,每画上一层,在干燥之后我们就必须研磨、再研磨,把大部分的东西磨掉,然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她说,漆的材料性很特殊,干燥的时候表面会形成一道膜,在干燥过程空气中会掉入落尘。由于漆工艺是欣赏它的平、光、亮三大准则,如果没有磨掉这些落尘,它会变成一种视觉上的瑕疵。因此,漆工艺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磨”,学会“磨”这件事情已经成功一半。

不仅如此,张赛青还介绍说,“漆其实是一个天然的东西,在干燥的过程当中它会调和空气中的温湿度,吸收空气中的湿度,这和人们理解的东西从湿变干经过加温、曝晒的过程不一样。”并且,“漆做完之后会不断的变化、变化,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它会变化到哪一点,所以欣赏漆不是欣赏它刚完成,而是欣赏它半年后、一年后整个彩色的变化。”

漆艺创作。(张赛青提供)
损坏的器皿透过漆艺修复。(张赛青提供)
损坏的器皿透过漆艺修复。(张赛青提供)

成功因素取决于大自然加持

“因为漆存在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所以漆艺有一半的因素取决于老天爷。”她回忆表示,2019年,为了赶制在草屯工艺中心苗栗分馆的展览,“望乡没事”这么大的作品在自家狭小的空间进行是促肘碰肩进度极缓,眼看展出的时间一天天逼近,她虽然心里很着急,但是又不能急,因为“急做不出好作品”。

于是将浮动的情绪沉淀,但随之而来面临的是另一个挑战。“同一个色块、同一种颜色要同时间把它做出来,这样材料的变化才有一致性。”在创作天空的色层时,必须控制在两、三个小时内一气呵成,但是却碰巧天公不作美,刚漆下去就突然“啪”来个午后雷阵雨,出现前边干了但后面还没刷的窘境。

“老天为什么这样折磨我?”几次失败后,她真的生气了。后来她突然灵机一动,“最近都是午后雷阵雨,不如我早一点起床在中午下雨之前把它做完。”但或许是她的一点抱怨,让完成的作品又遭逢一场午后雷阵雨,使整个天空的颜色变得深沉暗黑像天灾来临,不得不重新磨掉再上。

“艺术如修行”。经历数回磨掉再上的过程,最后她一直求菩萨保佑,“光是天空这作品的第一个块面已经做了七次,折磨了我一个多月,整幅作品后面还有无数次工序啊!恳请菩萨护持。”人家说心诚则灵,她的作品在收件的前一天如期完成。

作品:望乡没事。(彭秋燕/大纪元)
作品:青境。(彭秋燕/大纪元)
作品:欢颜。(彭秋燕/大纪元)

结合老旧废弃物 呈现材质本身

“望乡没事”描写原乡印记栩栩如生的花朵,花瓣透明明亮而美丽。她的作品不仅表现传统漆艺的精神,更兼具使用老旧废弃物呈现的材质美感。张赛青是名实践环境关怀的艺术家,期望自己在主张环境伦理、循环再生的当下,也善尽社会责任。

她接着表示,“有些东西只是不被主人使用,而不是这个东西已经不具备功能了,所以我把这些东西找来,透过天然漆本身的黏着性、包覆性以及韧性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的漆工艺。”

创作时她在不同的时候介入不同的媒材,“恋恋竹蝶”作品中一只只仿真的蝴蝶便是由废弃不用的竹节制作而成。她说,埔里过去曾是蝴蝶王国,但是捕捉回来的蝴蝶都变成艺术品,形成一种生态浩劫,于是她把漆工艺带到埔里,创作的作品获得台湾绿工艺产品标章的认证。

一个作品一个故事。她曾经策画文化资产局的民俗展,在展览最后一周为展出的妈祖神像献上的百合花也入画成为作品。张赛青说,“能在艰困的环境中绽放的野百合,是台湾人的风格象征。我喜欢它的素朴、随遇而安的生命力。”蛋壳也能入画!“光是百合花白色花瓣的部分我就做了八个月,用鸡蛋壳压碎一颗一颗黏上去。”作品“青境”,在2012 年获得台中市大墩美展工艺类优选。

作品:玉山瑞雪。(彭秋燕/大纪元)
作品:百合四韵。(彭秋燕/大纪元)
作品:恋恋竹蝶。(彭秋燕/大纪元)

忘情创作 车祸后遗症不翼而飞

事实上,张赛青从小家境贫寒,国立南投高中毕业后,便工作存钱,备取考上国立艺术学院,但为了完成父亲心愿,她很早就走入家庭。在担任公务员期间,她至云林科技大学进修取得硕士学位与博士结业,因而兼具文化资产保存、修复、文化机构经营管理与设计策略的学识与涵养。

2001年,张赛青的人生发生转折,遭遇一起重大车祸,在床上躺了七个月,“我的脑部出现问题,走路没有办法走一直线,视觉复视很严重,明明是五根手指头伸出来看起来七八根。”车祸后遗症的折磨让她苦不堪言,遍寻名医都无法找到问题。

面对人生的转折,彼时的她已经跟老师学了一年的漆工艺,可惜学完之后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后来,她在一次参加草屯工艺中心的DIY体验课程,才又再度燃起对漆工艺的热爱,“一个月当中做了一百多件菓盘漆器作品,不知不觉,车祸的后遗症竟完全消失了。”

“也许老天爷就是用这样的过程安排我走入漆工艺,从那时候开始我每天做漆不断。”不管怎么忙,从办公室回到家已经晚上十一、二点,梳洗后还是坚持做一个工序直到天亮四、五点结束。每天生活在一种等待惊奇当中,虽然只睡一、两个小时,但她都不会觉得累,不知不觉便累积很多的学习。

时光荏苒,2017年退休后,张赛青开始在南投县社区大学开设漆艺课程,她的课程频获南投县政府的教学评鉴特优奖,并于2023年荣获“教育部社会教育贡献奖”。在社大的教学中,每位学员背景不同,但是透过制作漆器的过程成为学员纾解压力的出口。对漆艺,张赛青有无法卸下的肩头担。

回首来时路,张赛青有感而发地说,这份成就来自于她的“肯吃苦”。因为小时候父母的磨砺,“凡事靠自己”,“没有不劳而获”,再加上成长过程在寺庙中生活的培养,使她做漆不动如山。艺术是上天留给人唤醒记忆的奇妙指引,在艰苦的创作路上,如能坚持不懈,保持善良,便能冲破难关,开拓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