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陶喜 莺歌散步

自由时报采访.摄影◎记者邱旭伶

人气 5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29日讯】陶瓷老街—文化路古宅—-现代陶艺展
说起台湾的陶瓷产业与文化,很难不联想到台北县莺歌镇在陶瓷发展史上的宏伟地位,在陶艺的熏陶下,不但拥有全台湾第一座先进的莺歌陶瓷博物馆,再加上经济部商业司精心规划的陶瓷老街,让原本质朴的地方小镇,成为丰富的人文景点。

同时,由莺歌陶瓷博物馆主办,本报与英文台北时报协办的“亚太地区国际现代陶艺邀请展”也于黄历新年期间展出,更为莺歌陶瓷一日游增添精彩内容。

莺歌的陶瓷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泉州磁灶乡人吴鞍渡海来台,辗转迁移到莺歌尖山埔一带,利用莺歌镇的黏土作原料,以当地的相思木为燃料,促成莺歌陶瓷业的萌芽。
尔后经过莺歌人陈斐然家族的企业化经营及许自然、陈泉兴、邱和成等人的发扬光大,更确立莺歌制陶产业的历史地位。

走入陶瓷博物馆,从服务台、置物柜到厕所的洗手台,不难发现陶博馆内部大量地运用陶土的特性,并一一转化为兼具现代艺术与实用功能的装置,让人惊异于陶土功能的变化多端。
身为全国第一座陶瓷博物馆,馆内肩负着陶艺教育的功能,其中主题常设馆就设置五个主题区,由陶瓷如何而来的传统制陶技术开始,展现台湾陶瓷发展的历史,同时又能穿越莺歌陶瓷之路的艰辛历程,突破时空限制,探索史前及现代的陶瓷面貌,最后再进入精致陶瓷的领域,了解陶瓷将在精密科技年代所扮演的科技地位。

在讲述莺歌镇陶瓷发展的展场里,设计师用一座会散发热气的火红砖窑,让参观者穿越时空隧道,进入老师傅口中的莺歌陶窑,亲自模拟“台湾景德镇”的古老场景。

常设馆中最要细看的是台湾陶瓷发展的展场,这里除了陶瓷历史之外,最让人惊讶的是大批的陶艺收藏品,不论是信仰用的神像、日常用的陶艺制品及建筑用的砖瓦设计、庙宇装饰的交趾陶,都具有一种历经时代沧桑而保存下来的质朴之美,几乎都是全台湾陶艺收藏家的珍藏品,每一件都很值得细细品味。

常设馆之外,馆内也有特展室专门展示现代陶艺作品,让陶土走出既定的实用功能,发展出独特的美学创作,这些作品在手感及视觉上的美,都不是其他创作材质所能取代。

陶瓷老街
成功转型带动观光
曾经风光一时的莺歌陶瓷产业,在日本市场纷纷转向大陆窑厂采购后,莺歌的窑厂也面临极大的冲击,因此发展精致陶艺及文化观光便成了莺歌镇转型的重点。在经济部商业司的辅导下,陶瓷的发源地目前已规划成以观光为主的陶瓷老街形象商圈,汇聚一百零五家商店,提供各式陶艺制品。走出莺歌火车站,沿南下的铁道步行一公里左右,原名尖山埔路的陶瓷老街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入口上坡竖立四座仿烟囱的铁塑艺术品,还有一座象征莺歌陶瓷精神的老烟囱。

融合欧洲风格的陶瓷老街,每天十二点以后就禁止车辆进入,遇到例假日更是全天候管制,旅客大可放心地在街上自由逛街,不论是欣赏现代化的陶艺创作品,或选购日用的陶制器皿,此处提供的购物环境既多元又丰富,就算肚子饿了也有结合陶艺与美食的复合式餐厅,提供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莺歌陶博馆出版交趾陶导览手册介绍工艺之美
富贵陶园﹕一家很艺术的餐厅
世间孤品四羊方尊惊现肇庆
陶瓷:承载千年文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