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各自为政内耗严重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15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五日电)中国大陆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严重。大陆经济专家忧心,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内耗问题,以及发展的外部性问题并未降低,随着总量的扩大,越来越严重。

新华社报导,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各自为政,资源建设重复浪费每下愈况,必须从八大方面进行“一体化”资源整合。

第一、市场一体化,长三角大市场的企业家迫切希望区域市场一体化,在市场规则上,长三角地区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努力营造对内对外开放的氛围和规范的环境,让商品、要素充分流动,让企业、居民等经济主体在统一市场中自由选择、交易。

第二、交通一体化,依据专家的看法,应以区域内高速公路等快速干道建设为契机,加快城市通道的配套与衔接,使长三角大小城市联网畅通,释放“同城效应”,同时形成完善的现代物流网络。

第三、信息一体化,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认为,工商注册、质检信息都实行联网共享,公交IC卡、银行卡可在三地通用,既能一卡尽赏三地景,又能一纸通汇资金流,那才是长江三角洲的未来。

第四、制度一体化,昆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说,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梳理各城市现有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减少各城市在税收等特殊政策优惠方面的差异,对各种经济主体实行国民待遇势在必行。

第五、文化资源一体化,文同根、脉同源,共同利用长江三角洲科研资源,彻底打破地域隔阂。三地学府与科研机构应形成长江三角洲人的概念,将长三角作为一个大学校来培养人才,突破人才培养的地域局限,解决江、浙与上海之间长期存在的人才流动逆差。

第六、产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应作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考虑,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指出,制造业是长三角经济的亮点与底色,而制造业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产业链经济。只有主体与配套互依共存的产业链健全发展,产业经济才能发挥磁吸效应。

第七、环境一体化,太湖严重污染是长三角经济发展付出环境代价的一个缩影,更为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敲响了警钟。太湖流域包括江、浙、沪三地,但太湖的污染问题却在三地的牵扯中久治不愈。

第八、形态一体化,长三角应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都市连绵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区域城市成为各种要素流动的枢纽和创新的孵化器。报导强调,长江三角洲发展一体化的问题不仅仅是十几个大中城市的问题,还涉及到大量的乡镇。这些异常活跃的经济体“乡镇”,若不能纳入一体化的范畴,则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就缺少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
菲总统:中菲冲突 若死一个菲国人就接近战争
中共提振楼市不济 百强房企5月销售跌超三成
【远见快评】刘源被查上交20亿 红二代给习下套
中共热炒军用机器狗 专家:花哨不实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