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后SARS系列报导─医疗保健篇

SARS促医院检讨绩效挂帅 民众正视卫生习惯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七日电)全民健保开办以来, 台湾的医疗机构趋向“大者恒大”,医院将非关医疗的 业务外包,广开自费门诊,民众有病没病就逛医院,还可以货比三家。然而SARS疫情来袭,经营绩效挂帅的医院这才觉醒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民众也才意识到,原来医院是危险场所,良好卫生习惯才是基本自保之道。

台湾在三月十四日出现第一个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可能病例,且在四月二十二日前,维持着零死亡、零输出病例、零社区感染的“三零纪录”,台大医院收治绝大多数SARS可能病例,吓跑病患,导致门诊量下滑,最多曾下滑六成。

相较之下,许多医院冷眼旁观,甚至以“本院不收 SARS病人”趁机招揽病患,把病患当顾客,把医疗服务 当商业买卖;四月二十、二十一日卫生署和外交部举办 的“SARS国际研讨会”上,偌大的国际会议厅,近一半 是空位,听讲者多半是公卫护士和卫生行政人员。

平心而论,在SARS风暴前,医院院长最关心的是经营绩效,不论是公立的台大医院,还是三军总医院,都向林口长庚医院看齐,把地下楼层外包成美食街及商店街,吸引民众到医院看病探病,顺便消费购物;就连封院前的台北市立和平医院经营绩效突飞猛进,院长吴康文备受推崇。

不可讳言,健保的总额支付制度,也直接间接促使 医院向“钱”看,虽然中央健保局医管处副理曲同光解 释,这项制度是诉求医院自主管理,抑制不必要的医疗 浪费。

然而,各大医院精打细算,能省一文钱就是赚一文钱,提高约聘雇护士、药师、医检师、营养师的比例,大砍人事成本,一千床规模的医院,可能只有二、三个感染科专科医师,主要应付医院评鉴,而非集中心力在院内感染控制。

当和平医院爆发院内感染SARS事件时,折损的照护 人员尽是护士、年轻医师、看护工、外籍监护工,这群 人往往站在第一线、最基层,担负大多数照顾病人的工作,却是最辛苦、最尽责,但他们所暴露的感染危险却不成比例地偏高,一开始连口罩、隔离衣都不够,就要与凶恶病毒贴身肉搏。

感染科医学会理事长、马偕医院副院长黄富源也感 慨,当医院以经营绩效置于医疗品质之前时,大医院病床数动辄上千床,却还是一床难求,一旦发生大规模传染,难以灵活应变,光是要挪空病床收治病人,就大费周章。

这也解释卫生署向中大型医院征召病床,有的医学 中心根本没有挪出六十张隔离病床,后来也不了了之。中央健保局总经理张鸿仁解释,有的医院因建筑老旧难以改建;卫生署改弦更张,转而成立SARS专责医院收治疑似及轻微SARS病患,重症SARS病患则移往医学中心治疗。

自从台湾经济起飞,除在九二一震灾时的灾区,台 湾人再也没有在户外帐蓬看病的经验,然而和平、仁济 、台大、关渡、高雄长庚、高医等医院相继封院甚或关闭门诊与急诊,院内感染成为防疫最严峻的考验,拦裁SARS病毒,决战院外,一百多家医院设置发烧筛检站,发烧民众看病之前必须先在医院外量体温,前所未见,却也是当前最稀松平常的医院一景。

台湾SARS的死亡率大约百分之十,在疫情达到高峰时,有二万多人居家隔离,不但感染者及家属的处境堪怜,其他病人的处境也不好过,有人生病不敢上医院,只因怕传染SARS、曾到过和平等医院的非SARS病人成了“人球”、更多人发烧宁可自行服用退烧药。这个时候,回过头去看一般民众如何预防SARS,按 照行政院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防治及纾困委员会副召集人李明亮教授的说法,比正确配戴口罩更重要的是“勤洗手”,这和预防肠病毒的方法是一样,即使医学再怎么进步,良好卫生习惯仍有其价值,饭前便后洗手,仍是预防疾病最简单又很有效的方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