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高兴争得热闹 大学生戏剧节难承三重

标签:

【大纪元7月31日讯】大学生戏剧节开幕至今已经快两周了,并将于8月4日落幕。这已经是第三年举办大学生戏剧展演的活动,从反响上来看,也是最热闹的一次:不仅参演的剧目多,而且范围广,来自全国各地。还有就是专家和观众看得高兴,争得也不亦乐乎,但这其中也有大学生戏剧节本身不能承受的“重”。

  不能承受之“专家评说”之重
  
  据中华网7月30日报道﹐7月18日开幕式结束后,便有人对开幕式上的两出戏有微词,一些批评意见随即见诸网络。20日,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不能忽视话剧的灵魂 大学生戏剧节首天遭苛议》见报,文章中提到的“著名戏剧评论家老象”其实是一个戏剧论坛的版主,“开幕式的两出戏及格都成问题……《倦鸟归林》的开场就预示了整晚演出失败”。主办方认为这样直言的“失败”两个字对参加演出的大学生打击极大,一些参演者非常沮丧。而主办方在仅有政府15万元的资助下,能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25场演出,非常难能可贵,其中的工作量也是相当浩大的,而这样的报道一出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能承受之“评奖”之重
  
  有评奖就会涉及公平的讨论。此次大学生戏剧节的评奖也象征性地评出一、二、三等奖,之所以说是“象征性”,实在是因为奖品的微薄。记者在观看了几场演出之后,有一个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水平差异巨大。这其中的原因不说自明:中国经常有话剧演出的地方也就是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理解的“话剧”恐怕还局限在电视小品的认识水平上。“不平衡”还表现在每台演出中,因为大学生不是专业的演员,所以每出戏都是个别的同学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倦鸟归林》中的两个德语系的男孩,还有三拓剧社《6:3》中的两个女孩子。所以,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使得大学生戏剧节评奖的意义远小于演出本身的意义。
  
  不能承受之“戏剧前途”之重
  
  戏剧评论家前辈田本相先生说:“通过戏剧节我们看到一些新意,是我们以前未曾看到过的。大学生是戏剧未来的潜能,而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将来能有更多的人看戏。”活跃的舞台剧演员翟小兴坚持每晚都来看演出,他说:“我就是想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戏剧前途”光明还是黑暗,不单是戏剧的好坏能决定的,从某个角度说,艺术更受制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把眼下的大学生戏剧节坚持举办下去,并扩大影响就是戏剧工作者惟一能做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赖冠霖改变职业规划 粉丝推测其未来走向
高云翔被爆低调再婚 与圈外太太育有一女
胡歌睽违6年访台出席座谈 自荐“便宜又好用”
陈奕迅下巴缝30多针 大陆6场演唱会延至2025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