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专家意见╱主动关怀 可预防犯罪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杨国棠╱专访〕国立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学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郑瑞隆,曾协助嘉巿警局少年队成立辅导志工团,他认为“警局安亲班”的做法,也要考虑各县巿警局及基层的特性,而且监督关怀行为偏差子女,更是亲权责无旁贷的任务。

郑瑞隆对于警方在人力、空间及时间许可情况下,下班后对学童课后实施的辅导陪伴工作,抱持肯定看法,也认为警方主动介入关怀少年,是为民服务、跨入社区警政的策进作法,具有预防犯罪的功能,让行为偏差少年能及时获得社会资源与协助。不过,警政高层对于成立“警局安亲班”是否会造成警察角色任务混淆,也要注意。

正当员警努力试图帮助学童的同时,别忘了现行儿童及少年福利法、少年事件处理法等条文,对亲权责任都有明文规定,法官及观护人得要求父母对行为偏差子女善尽监督责任。

郑瑞隆强调,辅导志工与父母亲应沟通良好、连成一体,否则教养责任推给员警,反而违背了当初的美意。

警局开班 不应成常态

警方藉由举办活动、开办课辅班,主动出击解决青少年问题,各界多持正面看法,尤其家长在“还有什么比这安全可靠”的想法下,几乎一面倒赞成,但也有部分警界、教育界人士认为,辅导孩子应有更详细的分工,警局开设课辅班,不应该成为常态行为。

台中县东势镇一位刘姓老阿嬷每晚到警局接二位孙子回家,她说,儿子、媳妇都已离家,她实在无力管教孙子,现在有警察帮忙,小孩不仅功课进步,也变乖了,让她很欣慰。

台中县府社会局长王秀燕也相当支持开办课辅班作法,她说,社会局已经决定来年扩大举办,号召更多警局、民间团体加入,但辅导对象应该限于弱势族群,或行为逐渐偏差的小朋友,以与一般安亲班有所区隔,且不至于增加警方太大的负担。

台中市教育局长张光铭则指出,警方开办安亲班为服务性质,立意值得肯定,他建议警方进一步规划一些法治课程,强化学生守法观念。

部分教育界人士则将警察介入辅导视为最后一张王牌,不希望警方轻易使用,否则,小孩一旦和警方混熟了,未来“不惊半人”,反而会有反效果。

花莲县平和国中教务主任叶芬菊也认为教育应有分工,她以志学派出所的课辅班为例,课辅老师由东华大学支援,由于和孩子们年龄较接近,更容易与孩子们沟通,因此效果不错。

不过,东华大学的学生并非教育科系学生,较缺乏教育智能,是此措施的盲点,根据观察,参加课辅的学生中,约三分之一成绩并无进步,应与此有关,所以,警局课辅班应将重点摆在透过课辅让孩子自我约束,并从中学习成长。

台中市警局少年队长林启右认为,此一方式在勤务较少的偏远警局,能让警力做最有价值的运用,但在勤务繁忙的都会区,员警恐怕很难挪得出时间辅导小孩,而现代社会分工精细,警察的任务是治安与交通,开设常态性安亲班是否恰当,恐有争议。

实际投入此一工作的员警多持支持意见,花莲县志学派出所所长曾柏毅认为,家长、学校配合,警方从旁协助,警方办课辅班,可以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台东县都兰派出所员警陈钰介则说,虽然课辅活动尚未步入正轨,但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做出好成绩。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