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金融整并由外资经营 不仅是策略联盟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台北十二日电)在主管机关公布并购3模式、4前提下,台湾金融机构开始大风吹,台湾国内学者认为,金融改革是学习跨国经营,只有让外资拥有经营权才能达到技术引进目标,相关金融业者不可仅停留在“策略联盟”心态。

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本周宣布,未来金融机构整并 3模式是:民营化官股金控互相合并、民营化官股与纯民营金控合并,以及民营化官股、纯民营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合并;至于 4前提是指:员工权益要保障、金控综效最重要、有容乃大、公私两全等。

整并方向公布,市场开始点鸳鸯谱,特别是在金管会主管一席“民营化官股金控与纯民营金控合并,对象也未排除家族性金控”言论下,市场人士点名公股银行包括兆丰、华南、第一金控是种子球员,而民营金控则可能是中信金、国泰金与富邦金等。

再加上财政部长林全日前表示,彰银发行私募的全球存托凭证(GDR)股权达22%,将洽特定人认购,如果外资认购,持股将超过官股,成为彰银第一大股东,已形成银行谁配谁的热门话题。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委叶明峰表示,在总统宣示金融改革目标后,这是一项全力以赴的政策使命,政府目前努力提出良好媒合环境,透过市场机制,鼓励有意愿国内外业者整并,在确定国内那些业者是待嫁给外资对象后,政府最快在明年 3月间出发至欧洲及美国等地区招商。

叶明峰指出,依目前财政部、金管会对于金融整并积极的提出蓝图,他很有信心,整并任务会圆满达成。

台湾经济研究院第2、3所所长龚明鑫则认为,金融整并推动数年,能不能成功,就看政府决心及业者能否愿意让出股权给外资。他表示,为达成推动台湾为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一定要让外资拥有经营权,因为,台湾需要的是跨国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经验。

龚明鑫指出,较好的方式,应是把公股银行的股权一次转移给外资,让外资成为经营者,千万不要只停留在策略联盟阶段,如此一来,仅是利用外资来拓展市场,而不能彻底改变公司体质,整并意义就不大。

那几家公股银行较可能与外资整并?龚明鑫认为以三商银具有呆账较少,据点又多的特性,卖相较佳,应较能吸引外资青睐,但重点是这些银行的经营团队必须放弃原有的舞台,了解由外资接手经营权的必要性,否则整并的综效不大。

不过,中华经济研究院财经策略中心主任杨雅惠认为,虽然金融整并是长期必走的路,但也必须留意,不应为整并而并,如果硬要体质不佳公司结合,可能会造成更多问题,因此,她建议政府不应强制订出金控公司减半的目标,让市场机制去决定最后会剩下多少家金控公司。

此外,杨雅惠建议,政府也多思考对一些在监管中的银行,如何建立金融机构的退场机制。如果是主管机关订出价格,是较不好的做法,而应采取标售制度,例如联邦银行日前标售中兴银行,让竞标者自行判断该出多少,如此才能真实反应银行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