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报导体现“以人为本”是自欺欺人

标签:

【大纪元12月17日讯】(据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安培采访报导)新华社12月14日发表一篇年终特稿,题为《突发事件报导不断改进折射政府执政理念转变》。该文章提到,2003年初非典危机之后,中国政府的透明度建设出现了一个飞跃,媒体对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报导有所增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政府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事实是否果真如此?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安培邀请原陕西电视台记者马晓明先生,和倡导新闻自由的贵州异议人士曾甯先生就此进行讨论。

记者:马晓明先生,您在中国有几十年的新闻经验,您是不是同意新华社这篇文章所说的“现在煤体对突发事件报导增多,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精神”这种观点呢?

马晓明:我根本就不能同意它这种看法,情况恰恰相反,中国政府最近一、两年对新闻的控制和对基本事实的掩盖实际上更加严重了。就拿非典这件事来讲,中共政权它看实在摀不住了,才被迫向世界说真话,捅开这个黑幕的是蒋彦永医生,而不是中共当局。中共当局在非典以前就极力的说谎话,掩盖这件事情,在非典揭发以后,仍没有完全说真话。另外,最近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国内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真相。像陕北榆林三岔湾的农民为了保卫土地,遭到武警开枪镇压,外电报导说打伤了五十多人。再者,连续在北京发生数百、数千上访人员高呼口号,要求政府确实解决他们反应的问题。这样的事情,没有听说过报导。

记者:曾甯先生,您看“中国媒体在非典事件爆发之后,对突发事件的报导有所增加,体现政府‘以人为本’政策”,是不是事实呢?

曾寗:不是事实,就是像马晓明先生说的那样。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转变;根本谈不上新闻媒体透明度更进一步的开放。我们倒是希望中国政府、中国媒体把‘以人为本’真的做为一种执政理念,做为一种理想来追求。现在它把一种理想性的东西当作一种现实来看待,我觉得这有点自欺欺人,欺骗世界舆论。中国媒体对一些涉嫌重大安全事务的报导是有严格的选择性,哪一些可以报导?哪一些不可以报导?是有一个严格的选择标准的。比如说会对政府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是根本不允许报导的。比如马晓明提到的一些城市拆迁问题、法轮功问题、企业下岗职工抗争的问题。

记者:马晓明先生刚刚举例了很多中国的媒体没有报导的重大事件。

马晓明:我再补充一点,就在新华社发这篇稿子的同时,我们今天得到消息:在北京的二位自由撰稿人刘晓波、余杰,昨晚被北京的警方带去,警察拿出了许许多多他们写的文章,说这些文章是具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性质,对余杰先生进行了长达十三小时的审问。新华社倘若把这个事情报导出去,就是个最好的说明。

记者:可是新华社并没有报导这个事件。我们回到新华社那篇关于突发事件报导不断改进的文章。它讲了在中国媒体上,每次重大突发事件被报导出来以后,往往还伴随着政府对事件原因的深入调查,以及对事件责任人的严惩。比如说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就因为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而辞职。它说这个就是‘干部问责制’成为百姓读者熟知的一个新辞汇。新华社的这篇报导就引用了一位人士的观点说:“从每次突发事件的处理都看出政府勇于负责、勇于自责的精神。而‘干部问责制’的建立,以及各种安全法规的出台,也使人看到防止灾难再度西来的希望。”曾甯先生,您怎么看待他这个观点?

曾甯:中国政府面对国内外强大的压力,它也在进行一些政治上的调整,也在逐渐的向前进步,只是速度非常的缓慢。比如说‘干部问责制’的建立,多少还是在起步;还有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分析;这些应该都有利问题的防范和解决,只不过很不够。而且还由于近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权力斗争逐渐的开始激化,又出现一种反复,本来比较良好的,向前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又有一些开倒车和向左转的一种讯号。我想本来有会一些好的情况出现,现在由于现在政策可能会倒转,那些积极的起步,都有可能终止。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湖北鹤峰苯甲醇用于注射311名孩童成“蛙脚”
中国首报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
中国媒体:报考公务员主要看中可交易权力
防输球失序 中港足球赛后可能用秘密通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