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鱼儿当裁判 大甲溪水质最棒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为了使民众更容易判别邻近河川的水质状况,台湾环保署研发“鱼类指标”,而去年台湾环保署总共调查了七条重点河川,并以“鱼类指标”判别大甲溪水质最好,属“未受污染到轻度污染”,乌溪、兰阳溪、后龙溪及八掌溪则属“普通至中度污染”,凤山溪及盐水溪则是“严重污染”。

  环保署昨天举办记者会,公布上述结果。

  环保署强调,鱼类是水中生态系中大型且肉眼可见的生物,因此世界各国都喜用以鱼类来做为生物指标。

  环保署指出,如英国泰晤士河管理当局,常以不耐污染的鲑鱼又回到泰晤士河做为该河整治成功的重要指标。

  环保署指出,不耐污染的鱼多分布在河川上游,水流湍急、溶氧甚高的水域,至于耐脏者则分布在河川下游溶氧甚低的水域。

  而环保署调查我国现有的二百多种淡水鱼,并筛选出十五种鱼作为指标,“未受污染”指标鱼种为鱼,“轻度污染”为石、台湾缨口鳅,“普通污染”为平颌鱲、粗首鱲,“中度污染”为乌鱼、花身鸡鱼、环球海鰶、鲤鱼、鲫鱼,“严重污染”为大眼海鲢、吴郭鱼、泰国鳢鱼、大鳞鲻、琵琶鼠等。

  环保署去年在七条河川的二十个点采样,结果发现五十六种鱼,以乌溪的三十种最多、后龙溪二十四种、八掌溪及大甲溪十七种、兰阳溪十六种、盐水溪四种,凤山溪则只有两种。

  此外,环保署也发现,在盐水溪的千鸟桥、后龙溪的北势大桥、大甲溪的大甲溪桥等处,也意外采获三星攀鲈、泰国鳢鱼、杂种吴郭鱼、吉利吴郭鱼及琵琶鼠等五种外来鱼种。

  通常这些外来鱼种因繁殖力及适应污染能力较强,较能存活于台湾河川,并逐渐危及本地鱼种的生存环境,值得渔政单位注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