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天安门母亲的记忆(1)–蒋捷连的母亲丁子霖

李君宜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5月29日讯】在第一集,向我们叙述的是六四死难者蒋捷连的母亲丁子霖,她亦是天安门母亲群体的代表人物。这十多年来,她无法忘记失去儿子的悲痛。丁子霖表示,很多她的朋友,亲属甚至不认识的人都常常会问她同一个问题,就是在她失去了儿子这么多年中,她是怎样渡过的。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她应该是非常熟悉,因为是她自己走过的路。不过,如果要她说起来,她却认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她坦白地说,十五年来直到现在,她仍然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特别是在她刚失去儿子的头两年,她一直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不过,很幸运地,她没有放弃自己,相反她在最后关头她选择了生,她更选择了打破沉默。不过,亦因为她的选择,她也开始了受中国当局监控的恶梦。

她强调,她所形容的生不如死,并不是因为中国当局的迫害和压力,而是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在她失去儿子的不久,她认识了很多和她过着同一样命运的人,他们一直保持联系,她在1989年八月首先认识了张先玲,一个同样因六四失去了儿子的母亲,这以后她又认识了在六四时候失去了丈夫的尤维洁,随后她们又一起认识了更多因六四失去了亲人的人。后来,她们组织一起,一同寻找更多同命运的人。而在这一寻找过程对于丁子霖来说,她得到了安慰,得到了她们对她的关心和支援。虽然是当局对她迫害监控的同时,她仍然要忍受丧子之痛,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她知道自己不是个坚强的母亲,但在她从事人权活动,在寻求正义真理和讨回公理的路上,她能坚强起来。

同时,她在中国政府的迫害和这些寻找六四受害者家属的过程中,她看清楚中国政府的真面目,和中国现行政治制度的害处。

虽然她知道她所做的中国政府都无法容忍,不过她是不会放弃的。她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就算她能从个中找到力量继续支援自己活下去,可是这个活法仍是非常痛苦,因为她失去了儿子,这是任何都不能代替的。丁子霖表示,有时候她忙到身心疲惫时或许可以忘记他儿子片刻,但是大多数的时候她都无法遗忘。

丁子霖已经从她生活了17年的人民大学宿舍搬出来,搬到新的家目的是尝试忘记儿子蒋捷连。但是他的影子还是到处可以感觉到,亦就是这种时候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又再度出现。丁子霖更曾经想过轻生,不需要再受到折磨。

在最后,丁子霖说,她愿意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只是想讲明,这分悲痛,丧子之痛无法因为时间而减轻,相反因为自己的年龄衰老而变得更加沉重。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异议人士刘晓波谈六四意义
怕六四闹事 中国阻止民运份子外出
张玉祥:感谢朋友,兼悼“六四”
赵紫阳连续5年提名诺贝尔奖 北京担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