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的“残酷五月”

标签:

【大纪元5月5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江楠采访报导)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有“残酷的五月”这样一种说法,因为对大四的学生来说,再过两个月他们就要走出校园,他们要就业或继续深造,到五月就该有个着落。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一直比较严峻,而对哪些来自农村,家境贫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五月要受到的煎熬恐怕要格外的多。

大学毕业之后的人生道路应该怎样走,这是一个令山东农业大学四年级学生郑同学一筹莫展的问题。郑同学来自农村,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节衣缩食供郑同学读书,所盼望的就是郑同学有朝一日大学毕业,找到一份收入好的固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郑同学发出的简历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

郑同学:怎么说呢,就业形式还是比较严峻的吧,首先说我学的是水利,因为现在水利就业面比较窄吧,在山东省,就说在我们这个学校的情况下吧,如果想进对口的专业,我想应该是比较困难,因为人数要的比较少,毕业生比较多。

不过,郑同学暂时找到了一份地质勘探工作,这份工作流动性大,不稳定,和他的期望相去甚远。郑同学的志向是读研究生,但他不幸以10分落榜。郑同学希望能够集中精力准备再次考研,这份地质工作要求他走南闯北,不利于他考研的准备工作,但如果不去工作,家境拮据的他觉得太对不住父母双亲。

郑同学:考虑到父母那方面,如果我找不到工作,处于待业状态,他们造成的压力比较大,毕竟上了四年大学,还没找到工作,相对邻里给他们造成的压力比较大,但是我的想法就是想在奋斗一年考研,但是又迫于家人这方面的原因,我又不得不去找工作,如果就我这个专业来说,我自己再用功一年,考研我感觉应该是没有问题。

在中国今年两百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中,像郑同学这样为前途命运而煎熬的,恐怕远远不止他一人。根据官方的数位 ,截至今年2月,还有近百分之二十的应届毕业生就业还没有着落。同那些毕业后就业无门的学生相比,郑同学手中至少还有一分就业意向书,算是幸运者。

由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兰州大学一名读二年级的同学向记者表示,虽然离毕业还有两年,他已经感到了就业的强大压力。

学生:我是从农村来的,以前学习挺用功的,我本身高中的时候整天只知道学习,硬式教育教育出来的,上大学比大城市出来的同学差别很大,所以压力就更大,虽然说自己非常努力的向他们学习,上大学之前我连电脑都没碰过,本身家庭条件不怎么样,这种形式总体来说好像不太好吧。

这名同学对记者说,他的专业目前还比较热门,因此就业困难相对还小一些,要比中文系,历史系的同学有些优势。这名同学说,如果能找到工作,他不打算考研究生。

学生:许多同学都打算考研,我不想,本身家庭条件也不太好,所以想早点出来就业,对家里多一点帮助。

在中文网站上,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讨论非常的多,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体现了政府教育产业化改革的失败,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学校扩招,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接受记者采访的两名大学生都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像他们这样没有家庭背景,家境贫寒的农民子弟就业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大学生负债消费成潮流
中国大陆三千万青少年有心理问题困扰
调查显示近八成中国大学生近视
自杀阴影笼罩下的中国大学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