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学学费涨不涨,教育部得加强沟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6日报导】(据中广新闻报导)(罗皓恩报导)(4分59秒)

又到了每年6月底7月初,当所有学生们集中心力准备期末考试,等待成绩单的同时,意味下个学期的缴费单也即将到手。学生缴学费上学,本来天经地义,不过看着每个学年成绩单上的数字没有太大变化,但缴费单上的数字却愈来愈大,经济景气又没有大幅提升,就成为家长和学生沉重的负担。

连续几年,在民间团体的强烈要求下,教育部总是以道德劝说方式,拜托各公私立大学共体时艰,不要调涨学费,然而,物价不断上涨,社会上对大学卓越发展的期待又愈来愈高,各大学紧缩衣裤几年,终于在今年爆发,纷纷扬言非涨不可。夹在大学和民间团体之间,教育部高教司长陈德华只好宣布,如果大学过去三年现金结余率超过15%,将不准调整学费。

现金结余率超过15%,不准调整学费,教育部的理由,认为如果学校存了太多钱,没有把钱适时用在学生身上,因此不准继续多收钱,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大学校方可不这么认为。国立台南艺术学院主秘成群豪就抨击,学校就是为了请更好的老师、盖大楼、改善教学设备,才会省吃俭用存钱,但教育部竟然不管各校的钱到底怎么来,有钱就不准涨学费,真是太不公平。

依照现金结余限制调涨学费,公立大学不满意,私立大学更是激烈反弹,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世新大学校长牟宗灿就认为,现在整体大学教育,七成以上学生都靠私立学校培养,过去三年,私立大学配合教育部道德劝说,几乎没有调整学费,但现在又使出这种手段,叫私校怎么经营下去?教育部八十八年度已经订定弹性调整学杂费方案,但现在又仓促订定补充方案,周延性、适法性都有问题。

教育部使出15%的限制招术,让公私立大学都不满意,事实上,这样的做法,连一向致力推动不调学费的﹝反高学费行动联盟﹞也不满意,召集人简淑慧抨击教育部这样的做法,根本就是教育商品化,认为教育部不管教学品质,单看可能造假的财务报表,就决定学校发展,这样的指标并不恰当。

大学学费该不该涨,该怎么涨,学校有学校的看法、学生、民间团体也有自己的立场,教育部站在两股势力中间,怎么样让学校可以永续发展、提升品质,也让学生不会成为冤大头、弱势学生不因为负担不起高学费而错失进入大学机会,单靠强硬手段逼着学校不涨学费,或许不会是最好的方法,各方赶快坐下来,共同协商,为了学生,各退一步,才是高等教育之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