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竹:经济问题也要政治解决

刘晓竹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24日讯】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不是经济而是政治。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有经济矛盾,而且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利益冲突,但这些问题并不一定都具有爆炸性。但是,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矛盾具有爆炸性,而贫富差距则正在变成不可跨越的鸿沟。为什么?在我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缺乏政治调节的有效机制,没有缓解利益矛盾的政治程式。当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需要政治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比如,现在中国有一部分绝对贫困的人口,小康生活没有他们的份,社会阶层的鸿沟非常深。这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阶级斗争,叫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共产党是靠这个办法起家的。另一个办法是用政治手段来解决经济剥夺的问题,用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来解决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胡温新政常讲“执政为民”,讲重视解决群众的困难,特别是重视下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等等。但这显然落实不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中国政府拿不出那麽多钱来帮助这些弱势、贫困的人口。而且,仅仅有社会保障也是不够的,如同杯水车薪,所以,解决这部分人的困难还要有一个政治面的办法,这就是法律与基本权利的救助体系。经济扶贫之上还要有政治扶贫。不错,新建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经济上缓解赤贫人口的爆炸性矛盾,但它最多不过是在有限的层次上,暂时解决一点问题。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是几十万人口几年的问题,而是几亿人口几十年的问题。共产党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解决不了。

怎么办呢?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要靠政治过程来平衡,或者说经济问题要谋求政治解决。一个真正的法律救助、维权体制是从政治层面切入经济矛盾的有效机制。作为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必须鼓励发展维权救助的硬体系统,包括由律师、法院、法规、舆论工具一体化的社会网路,争取尽快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维护一般老百姓基本权利的体系。这是当务之急。

共产党过去有一种政治挂帅的文化,一切都是政治。现在又有一种相反的文化,一切都是经济,政治问题也要经济解决,我看也不可取。政治问题必须要政治解决,躲是躲不过去的。中共处理香港问题,就是这个“经济解决”的思路,以为经济上多照顾港人,政治问题就会消失。现在看起来,完全不是那麽回事。政治权利这个东西,不可能被收买,花多少钱都没用。因为这是人性使然。人虽然有一张嘴,但永远要做两件事:一要吃饭,二要说话。老百姓一说话,就是政治。

子贡讲“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也是一种政治安排,意思是:穷人再穷也不能剥夺他的尊严,所以叫做“无谄”,富人再富也不能为所欲为、欺负穷人,所以叫做“无骄”。在今天,那些吃不饱的人,必须要让他们有地方说话,有做人的基本尊严。说话就是一种尊严,政治表达、政治参与就是尊严。当然,能说话了不一定就能保证他吃饱饭,但是不让他说话,他可以保证每一个人都吃不饱饭,起码吃不安稳。

靠给一点钱解决问题,是收买。但是,光靠收买显然不能解决政治权利的问题,而且在今天的社会,随着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靠收买解决问题,恐怕越来越难了,而且会被视为一种侮辱,所谓“收钱不买账”。况且,那些贪官污吏总觉得钱不够花,敛钱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主动来做这种乐善好施的事情呢?即使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贫困群众还是皮球,在官僚部门之间踢来踢去,这是体制的问题。这个体制不改,矛盾不可能不激化,不可能不走暴力的极端。毛泽东时代,共产党迷信政治万能,现在又迷信经济万能,都不是中道。中国老祖宗的中庸之道是说,政治与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问题要经济解决,但经济问题也要政治解决。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刘晓竹:“六四”与改革开放
刘晓竹:中国社会中的两种人
刘晓竹:两岸关系的“剑拔弩张”与“暗潮汹涌”
刘晓竹:遏制教育腐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