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物价连续上涨

标签:

【大纪元8月13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许波报导)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三个月大幅上涨,7月份的上升幅度更是七年来最高的,显示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97年来最高涨幅*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四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点三,高于普遍预期的百分之五点二,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指标。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大幅上涨是在年通货膨胀率逐月上升的基础上出现的,这进一步引起市场和业内人士的关注。中国年通货膨胀率6月上涨百分之五,5月上涨了百分之四点四。分析人士指出,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进一步上涨显示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可能也有所增加。

*食品价格造成主要压力*

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7月份物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总编辑岳福营介绍说,以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为主构成的通胀压力主要集中在食品方面。他说:“关于物价变动的问题,第一个信号出现在去年的工业品领域,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后来到了去年夏秋之间,中国的粮食价格出现了反弹,改变了持续几年来的卖粮难的问题。粮食价格上涨后,导致了整个价格链的变化,使居民的副食品都跟着上涨,包括食用油、鲜蛋以及肉禽等等。”

据统计,7月份食品类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四点六。其中粮食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一点八,鲜蛋价格上涨百分之三十四点二,肉禽及其肉禽制品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二点九。

*居民生活面临冲击*

长期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总编辑岳福营认为,虽然这次物价指数上升没有形成全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而是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但是它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

他说:“我认为它对整个经济面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它是结构性的。但是对中国居民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冲击要大一些。

民以食为天,涨价的都是和国计民生、尤其跟大家吃的东西有关。另外加上中国能源紧缺,最近水电煤气都跟着涨价。由此带来的影响对于富有阶层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中层以下的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影响很大。”

接受采访的尹女士是武汉的一位普通工人,作为一面家庭主妇,她对那里的物价变动情况了如指掌。

尹女士说:“鱼的价格涨了百分之三十,鸡呢,涨了百分之二十多一点点,米涨了百分之三十,等于是有的米涨得价格利害一点,有的米涨得低一点。肉涨了百分之二十,肉也是差一点的没涨,好一点的涨了百分之二十,甚至还多一点。蔬菜涨得也很高,比方说黄瓜啊白菜什么的,以前都是两毛多,现在都是一块多。”

*下岗工人境况更惨*

记者问道老百姓的反映时,尹女士说,大家都不满意,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她还算好的,那些下岗工人就更惨了。

尹女士说:“现在老百姓肯定不满意,但是不满意不是还得接受啊。什么都在涨,老百姓能说什么呢?他们现在都没有工资,一个月才拿几百块钱,内地一个月拿几百块钱的很多。拿低保的都很多啊,拿低保在武汉一个月才两百多块钱,连吃饭都不够。”

*居民总消费价格逐月下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尽管消费者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涨,但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却保持逐月下降的趋势。7月份物价指数比6月份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二,而6月份比前一个月又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七。

《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总编辑岳福营解释了中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复杂性。

岳福营说:“如果我们剔除农副产品和粮食价格链产生的价格上涨的话,就会发现在7月份物价指数上涨的百分之五点三里面,消费价格总的水平上涨并不多。还有一些领域的价格没有动,而服装家电等领域的价格还在下降。”

统计数字显示,7月份以汽车为主的交通工具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三点五,通讯工具价格下降了百分之十五点二。受国家降低药价要求的影响,西药价格下降百分之五点八。此外,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百分之二点五,服装价格下降百分之一点七。但是专家认为,这些价格下调的影响远远不能抵消食品价格上涨对社会的冲击和影响。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葛林斯潘:宽松货币政策渐无必要
葛林斯潘:美经济进入明显扩张期
葛林斯潘重申衡量经济指标的利率决策
澳币疲软 预估澳洲通货膨胀率势必升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