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杜义龙:国有银行须再剥离腐败机制

杜义龙

标签:

【大纪元8月20日讯】中国国有银行的呆滞资产在达到极度危险顶峰时(即在市场经济国家应当破产之时),中国政府突然采取剥离的方式,使大部分呆账瞬间化为乌有,令人瞠目结舌。此举在经济活动中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之举,然而,这部分呆账并非因为这种简单的剥离就通通转化成优质资产,而是中国政府多年来采用的转嫁风险的手腕在起作用。风险转嫁给谁了呢?当然不会由中共来背这付沉重的担子,最后还是由中国可怜的老百姓默默地吞下这枚苦果——由财政负担(注1)。

  采用这种粗暴的方式剥离呆账,大概也只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可以进行解释。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原来国有银行产生这些呆账,并非是由于市场的原因,而是因为机制腐败所致,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这些银行就开始从腐败的管理中累积呆账,国有银行的官员们吃回扣发放贷款不但不是什么秘密,巨大的好处和处罚的软弱反而促使历届各级行长们争相效仿,最后,这些银行的管理者们已经不满足于从贷款中获得回扣这种缓慢的致富方式,他们开始大规模地直接给自己贷款。用他们的子女、亲戚的名义在全世界开满了账户,然后往这些账户中不停地倾注资金。在他们年满六十离开国家银行管理者岗位之时,个个脑满肠肥,踌躇滿志,又成为逍遥自在的大富翁。如果监查部门挨着查一下历届退休的大大小小的银行行长们,就会发现,要想找一个仅仅依靠退休金安享天年的人来,比大海捞针还难。

  可是中国政府在发现银行的严重问题时,不是去从体制上完善银行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却只是急于转嫁风险。从八十年代开始,由于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国有企业的全面崩溃,然后政府匆忙上马股市转嫁风险来,这种把政府官员腐败导致的经济危机转嫁到百姓头上的方式就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游戏。

  在把国有银行的风险剥离之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各家国有银行又以惊人的速度迅速累积起新的呆账,这实际上是国家采用剥离呆账的方式直接刺激的结果。而银行日益艰难的经营和日益严峻的危机,并没有促使中共高层思考国有银行的管理问题是出在体制上,并没有使他们认识到这是任何市场行为都无法扭转的,也是任何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

  中共在成功地把国有企业的危机转嫁给百姓之后,又想起了股市这根救命的稻草。于是濒临破产的国有银行的股份化又提上了议事日程。

  如果国有银行不从根本上剥离腐败的机制,即使股份制也不能挽救其破产的命运,股份制会使这些本来就胆大包天的银行管理者们,在金融界再创造出一个更大的“银广夏”来。

  注1:国企风险转嫁给老百姓的方式大概有集资、内部股、职工下岗、发行股票、兼并、破产等。这些看似市场行为的名词,在中国都是具有特色的,其直接和间接受损者,都是中国的老百姓。而各级政府和官员们,都不承担任何责任不说,那些官员们反而于其中捞取的钵满肠肥。财政负担市场风险的结果是,本来该国家财政承担的福利、教育等,全部都由老百姓自己掏腰包,大概教育产业化就是这种经济模式的恶果。@(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杜义龙:国家是否有权力牺牲或漠视一小部分人的生命
【专栏】杜义龙:反对不惜代价的统一
【专栏】杜义龙:是谁在侵犯民工之权
【专栏】杜义龙:政府讨工钱,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