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奥黛莉.赫本 儿子心目中最好的妈咪

人气 336
标签:

【大纪元8月28日讯】世界电影经典名作“罗马假期”、“窈窕淑女”、“战争与和平”、“第凡内早餐”等片中女主角奥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今年是她七十五岁冥诞,以六十三岁之年便香消玉殒,对于今天人类七十几岁以上的平均寿命而言,算是不幸早逝,留给全天下影迷无限憾恨,随着时间消逝,她清纯如天使般的面容笑靥,仍是大家心目中“永垂不朽的玉女”,没有人可以取代她的地位。

生前来不及作传、写回忆录(实际上,十几年前有出版社提供三百万美元请她写,但为奥黛莉.赫本所婉拒,因她自认太平凡乏善可陈),虽然第一任丈夫米亚法罗是作家兼演员,文笔才华应该更能胜任,但是鉴于加上两人结婚不到十年即告仳离,离婚丈夫的尴尬身份,最后由大儿子锡安(Sean Hepburn Ferrer)执笔。众人眼中的大明星,对锡安来讲只是妈咪,字里行间充满对去世母亲的思念,银幕后完整的真实人生,尤其,三百祯私人珍藏的家庭生活照片,包括从奥黛莉.赫本出生到去世,这些珍贵照片是平时所看不到,十分难得一见。这本书从萌芽到完成,前后长达十一年,锡安在奥黛莉赫本去世第二天,就有写这本书念头,酝酿四年后,他开始提笔。出书后,并捐出这本书的所有版税收入给“奥黛莉.赫本儿童基金会”。

当国际巨星的儿子是什么滋味?作者回答:“起先,我只知道这是我母亲,后来,成为我最要好的朋友,最后,从别人口中才明白她是举世闻名的电影明星,虽然,住家附近经常有摄影记者(香港人所谓的狗仔队)潜伏跟踪,锡安小时候认为,在他心目中母亲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性,别人也有同感,拼命拍照,应该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当时并不奇怪。

然而,对奥黛莉.赫本而言,拍片纯粹是工作,拍完便结束,在家里她从不看自己演的电影”,锡安透露,他母亲把家庭、孩子摆第一,自从他上小学,不能跟随奥黛莉.赫本赴拍片场所以后,她就不再接戏,几年后,对待他同母异父的弟弟路卡上学,也一样如此。奥黛莉.赫本爱孩子,所以,她生命中三次流产经验的伤痛难以言喻。

关于奥黛莉.赫本的生平,作者在256页的书中娓娓道来。包括二次大战期间,饱尝饥饿的童年和她曾经暗中帮助地下游击份子的事迹。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青少年时期,所以,当年有片商打算将“安妮的故事”拍成电影时,请奥黛莉.赫本出任女主角,她经过长时间考虑,最后拒绝了:“我和安妮同年(一九二九)出生,都是战争的牺牲者,她和我在荷兰同一个城市,呼吸同样空气,我们有太多共同点,只不过,我比她幸运,还可以自由行动,她却禁闭在小楼中,最后仍难逃被送进集中营的厄运”奥黛莉.赫本无法承受再度面对过去的痛苦。

除了战争,对奥黛莉.赫本伤害最深的是,父亲在她十岁那年,突然不告而别,从此消失在她生命中,直到二十几年后,在当时第一任丈夫米亚法罗的努力下,委托国际红十字组织寻父,父女才重逢。奥黛莉.赫本的父亲才华惊人,拥有极高度人文素养,会说十三国语言,骑马、开飞机样样精通,却是自我封闭的人,表达情感有很大障碍,即使在分离二十几年后,他也无法对自己的女儿表示一丝父亲的温情,这一点,造成奥黛莉.赫本终身遗憾,并很难跨越这阴影。她内心深处一方面渴望被拥抱、被关爱,另方面对恒久的两性关系却缺乏信心。这个阴影,宿命式地在奥黛莉.赫本感情、婚姻中重复。她的两任丈夫都由出身上层家庭的母亲抚养长大,碍于身份、地位、家庭教育,无法自然表达母爱,奥黛莉.赫本尽力补偿这个缺憾,希望弥平丈夫童年伤口,可惜都失败了。

奥黛莉.赫本进入演艺圈纯属偶然,成为职业芭蕾舞者曾经是她最大梦想,可惜很快幻灭,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时法国女作家谢勒特(Colette),正在物色片中女主角,下塌的同一旅馆瞥见一位纤细、脆弱的少女走过,忘情喊道:“我找到姬儿(Gigi)了!”谢勒特发掘了奥黛莉.赫本,为她“量身制造”针对奥黛莉.赫本特点写了好几个剧本,于是,奥黛莉.赫本顺利走入影坛,并很快走红。

奥黛莉.赫本和第一任丈夫米亚法罗结缘,和“罗马假期”的男主角葛雷葛莱毕克有很大关连,葛雷葛莱毕克和米亚法罗是好朋友,他拍片结束从罗马归来后,很兴奋对好友:“这个女孩你一定要认识”,果然,两人一见钟情,感情迅速加温,一九五四年九月在瑞士的一个小城举行婚礼。后来,两人在“战争与和平”分别担任男女主角,这对锡安而言,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唯一他的父母同时在银幕上的片子。

真实生活中的奥黛莉.赫本清纯一如幕前,不搞花边,不闹绯闻,她对爱情、婚姻有一份美好的幻想期待,全心全意付出,也盼望另一半同样对待她,可惜,两次婚姻皆以离婚收场,无奈的结局非她所愿。她也不像一般好莱坞明星,喜欢成为镁光灯下焦点,除非工作需要,否则,她通常待在瑞士小村庄过简单的家居生活,之所以定居瑞士,是因为经历二次大战梦魇,才选择这个六百多年没有战争的中立国家,所以,锡安在书中透露,他从小的玩伴都是附近农夫、工人子女,和影剧圈没有什么接触。

由于第一次婚姻失败带来太大伤害,奥黛莉.赫本不愿和前夫有任何瓜葛,从此,和米亚法罗几乎没有任何联系,锡安因此失去父亲。第二次离婚,为了共同的儿子,和在罗马担任心理医师的前夫安得烈则保持较良好关系,直到她去世前,两人一直是好朋友。对于这两次失败的婚姻,锡安虽然身受其害,但并不置评,他认为是当事人自己的事和隐私。

奥黛莉.赫本的第三个男人,罗伯特伍德(Robert Wolder)是她生命中最后十二年的异性伴侣,这次的关系维持最持久,他们有许多共同点和努力的目标,例如,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携手一起致力协助世界落后地区贫困儿童。经常,为了省钱,他们不仅搭经济舱,甚至绕道飞行、转机,路上浪费许多时间、精神,经常时差还没适应过来,接着就进行下一个旅程。几年马不停蹄的奔波严重损害原本就不强壮的奥黛莉.赫本,起先是不明原因的胃痛,后来证实肠癌,肿瘤已经蔓延,经开刀、化疗医治仍药石罔效。一九九二年,和两个孩子度过最后一个圣诞节后便撒手西归,去世前一天她仍然挂念那些饱受战争肆虐的无辜孩童,并遗憾没有机会和达赖喇嘛见一面,因为他如此幽默、风趣、深知人性、充满怜悯:“应该是和上帝最接近的人”。

奥黛莉.赫本一直清瘦苗条,锡安经常被问及他母亲保持身材的秘诀,他在书中透露,奥黛莉.赫本除了青少年时期因战争经常在挨饿的情况下勤练芭蕾舞,基本上饮食习惯简单清淡,她很少吃肉,也不喜甜食,喜欢面条类,再加一点沙拉,就是一餐。另外一点是,她每天散步。锡安称赞母亲的手艺很好,奥黛莉.赫本喜欢下厨花心思煮出色、相、味俱全的好菜满足一家人的肠胃。作者甚至将他母亲生前最喜爱的意大利面食谱,透露给读者:一颗洋葱、二瓣蒜、两条胡萝卜、两根芹菜全部切细,置入锅中,最后,加入两粒烫热水去皮的蕃茄,半把新鲜罗勒(Basilikum)和足量上好意大利橄榄油(ertra vergine),以小火闷四十五分钟。熄火后,至少再盖个十五分钟,当作意大利面淋汁,剩下的半把罗勒洗净切碎,和新鲜干酪粉(Parmesan)撒在面条上。作出来汤汁不少,但是锡安透露,奥黛莉赫本就喜欢这样的口味,把面条浸在足量酱料里吃。

(注:英文原著:Melancholie und Grazie. ,德文书名:Erinnerungen eines Sohnes,出版社:Henschel,网站:www.hensel-verlag.de)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台明星刮“低价风暴” 内地明星“饭碗”难保
【影剧介绍】《我们真的爱过吗》22集-24集剧情简介
奥运明星:巴哈马田径女将威廉丝时代来临
奥运明星:美一百公尺跨栏海耶丝破奥运纪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