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评论立法会选举

标签:

【大纪元9月13日讯】(美国之音记者高锋香港报导)   香港立法会选举过后,当地各大报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抬举选民反应相对踊跃的原因。亲北京报刊告诫当选的议员,必须拥护香港特区政府和基本法。

星期天的香港立法会选举,地区直选的投票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将近一百八十万名选民投了票。

*明报:北京及特区政府应当反省*

明报的社评说,在负面新闻、人大释法和否决07、08年双普选等因素下,还有那么多人出来投票,证明香港人在政治上相当成熟,懂得珍惜一国两制下“港人治港”的民主权利,愿意透过行使投票权,传达支持民主选举的决心。

明报说,香港特区政府内部和北京官员曾经有不希望投票率被推高的想法,认为投票率越高对在野的泛民主派越有利。

明报指出,北京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应该反省,为什么建制派在香港不受欢迎,以至亲政府或者亲建制的标签会成为政党的包袱。民选议员并非洪水猛兽,执政者只要懂得因势利导,让他们在监督政府施政方面扮演有意义的角色,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敌人或者橡皮图章,要维持行政和立法之间的基本信任和合作,其实并不是太困难。

*星岛日报:香港政党素质有待提高*

星岛日报的社论说,大批香港人投票,显示公众政治参与率高,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过,这不是衡量香港民主的成熟程度的唯一尺度。撇除投票箱不敷应用和电脑故障等技术因素,更重要的考验是如何提升候选人和政党的素质。

星岛日报说,不少人形容这抬举是“不谈政纲”的选举,政党的主要策略是攻击对手,一些丑闻也突显了人才素质和政党监管的问题,香港的政党在这方面的表现仍然不理想。

*经济日报:政府需扩大民意收集渠道*

经济日报的社评认为,更多香港人用行动表达意愿,表明公众对自己的权益更重视,这是对民主更大的支持,但是这批新走出来的人不依靠某一政党,组织性较弱,动向更难预测。社评说,政党要认识他们的需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并不容易,政府和立法会议员要扩大民意收集渠道,要有更高的政治技巧,才能掌握民情,了解民意,推动施政改善。

*信报:全面普选已万事具备*

信报的社评说,这次选举,当选名单没有太大的意外,可见香港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议会选举“训练”,选民的投票意识和倾向十分明确,即使选前发生各种丑闻,但是牵涉在内的政党头面人物都顺利当选,反映了本地政党经过多年经营,建立了一批忠实支持者,即使发生丑闻,也不容易改写选举结果。

社评说,如此成熟的选举文化以及和平的投票过程,加上香港在社会和经济指标上早就进入先进地区之列,万事俱备,如果还说香港没有条件实行全面普选,实在难以使人信服。

*文汇报:港人归属感及责任感增强*

亲北京的文汇报发表社评说,立法会选举的高投票率既显示社会的公民意识增强,也表明选民对立法会议员有更高要求。社评说,对于立法会选举的高投票率,有人归结为对政府施政的不满,甚至说是要表达所谓“双普选”的诉求,这种说法看来过于偏激。

文汇报说,香港的经济强劲复苏,市场重新兴旺,社会气氛趋于祥和,大众怨气减少,对前景的信心增加,因而更增添了当家作主的归属感和履行公民义务的责任感,参与民主选举的意识也明显增强,政府对这次选举也大力推动,这些都是投票率高的重要原因。

*大公报:立法会议员必须拥护基本法*

亲北京的大公报发表题为《期望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尽忠职守》的社评。大公报说,新一届立法会议员都需要宣誓拥护香港特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希望立法会议员不要只是口头说说,而是在未来四年任期内都谨记誓言。

社评还说,过去一届立法会中不符合规定的情形并不罕见,民主派议员由始至终反对二十三条立法,完全违反了拥护基本法的誓言。社评说,民主派过去四年乐此不疲地提出弹劾中央政府委任的司局级官员,迫令特首下台,并要求双普选,更完全违反了基本法第七十四条“不涉及政治体制或者政府运作”的规定。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报呼吁政府认清民意主流
“长毛”梁国雄指选民希望他尽进入议会
民主党立会议席减四分一
民建联势成为立会第一大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