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波:从为母校创作校歌《公民教育》说开去

杨银波

标签:

【大纪元9月22日讯】按:要让中国的公民,具备赋予现代制度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现代化精神和能力,从而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推动社会稳健的进步,这就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对此,我尤其重视那些基础性的社会领域,例如中学。

公民教育
–重庆永川市萱花中学校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天下英才齐震颤;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公民教育铸栋梁。

公共道义,文化力量,
萱中人有世界眼光;
历史进程,甘苦共尝,
萱中人为真理而战。

社会责任,良知不灭,
萱中人有一腔热血;
活得真实,追求卓越,
萱中人做时代前列。

尊重权利,平等和谐,
呼唤人性魅力,
今生永难忘却。

脚踏实地,不惧艰险,
发愤超越自我,
力创光辉岁月。

教育,教育,公民教育,
请你捍卫文明,
守住我们的最后底线!

教育,教育,公民教育,
请你魂兮归来,
缔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2004年9月13日凌晨,杨银波亲笔写于中国广东。歌词共计216字。

作为萱花中学原高2001级2班的学生,我的回忆和近年社会调查所发现的问题,足以责令我为之做些什么。毫不谦虚地说,我的母校在重庆直辖市境内,堪称奇迹。1991年8 月,老校长苏邑富受命组建萱花中学,当时政府下达的任务仅仅是缓解永川市西半城孩子们就近读书的紧张压力,并未对其寄予太大希望,更无萱花中学的长远发展规划。最初入学者仅数百人而已,然而2000年竟增至4500人,成为永川市所有中小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到如今,学生人数已具5000人左右的规模!2002年底,萱花中学被重庆市政府评为省级重点中学–重庆市重点中学,这在直辖市境内没有第二个先例,成为声誉鹊起的后起之秀。

近日光临母校网站,见到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校歌征集启事”(9月 30日截稿),且见我的当年好友、如今萱花中学副校长陈治奇带头创作《萱中精神》,含“勇尽己责,自强不息”、“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等歌词,遂激情独立创作《公民教育》一首,并嘱陈治奇将之代寄给《萱中之声》编辑部水伯勋,以表支持。9月13日上午,我给水伯勋、陈治奇打去电话,彼此相谈甚欢。我说:“如果本歌词偶然获得采用,我保留歌词的署名权,至于隆重大会、荣誉证书、现金奖励之类,我一概不要,你们可以将之全部奖励给我当年的班主任朱平先生。”陈治奇哈哈大笑:“谢谢你!谢谢你!”昔日珍贵默契的友情,顷刻间便得已足够的表达。是的,我想念母校、感念母校,重视家乡教育,重视我中华一切人才之缔造。

我曾专门关注过重庆境内的所有重点中学,唯独萱花中学最为年轻。其他中В缜缶?中学,1891年创建;丰都中学,1893年创建;永川中学,1900年创建;云阳中学,1902 年创建;长寿中学,1904年创建;江津中学,1906年4月创建;铜梁中学,1907年创建;壁山中学,1907年创建;江北中学,1909年创建;江津第二中学,1925年创建;荣昌安富中学,1927年春创建;万州第三中学,1929年创建;兼善中学,1930年创建;巴蜀中学,1933年创建;南开中学,1936年夏创建;清华中学,1938年创建;重庆第八中学,1938年创建;万州第二高级中学,1939年创建;育才中学,1939年7月创建;渝北中学,1946年创建;南坪中学,1956年创建;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1963年创建;涪陵第十四中学,1976年4月创建。

其余者,如重庆第一中学、第七中学、第十一中学、第十八中学、第二十九中学、第四十九中学、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涪陵第五中学、大足中学、大足第一中学、钢城中学、江津聚奎中学、杨家坪中学、潼南中学、字水中学、铁路中学、垫江中学、綦江中学、望江中学、朝阳中学、凤鸣山中学、万州高级中学、合川中学、开县中学、巴县中学、忠县中学等重点中学,其历史皆源远流长于萱花中学。据统计,目前重庆各级各类的中学学校共有1758所(含班级31665个),现有在校学生1618606人,教职工人数 116299人,已毕业人数422159人。萱花中学不但以最为短暂的办学历史位居数十所省级重点中学之列,并且其学生人数已是重庆各中学平均人数(921人)的5倍多,此成就甚至超越其他部分省级重点中学!

以“行情”的标准,一所优秀的重点中学,其管理、师资、环境、人才均须具备。细说开来,民众关注学校费用缴纳、升学率、上线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学校所获荣誉、奖励制度;硬体设施的关注,则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室、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游泳馆、艺术馆、微电脑室、食堂、礼堂、教师宿舍、学生公寓、校内广播站、电视台、电视教学网、多媒体教育设施等。然而,行情归行情,再富丽堂皇的校园也不能满足当代中国的教育需求。我们这个社会,必须依赖于公民以民主法治的方式,去经历一个现代化中国的转变,避免转型的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这就亟须真正的公民教育,而非仅仅是政府对学校的授牌。我们要让首先在校园展开的公民教育,培养出学生认识、关心及参与公共事务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和尊重人权,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对中国社会有归属感,并致力于创造社会的未来。

我们不能让中国法治民主的进步全部依赖于社会的顺从者,它更需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崇尚自由和公平,尊重真相和论证,能批判地思考和勇于革新的学生。当前中学,普遍重视德育(包括传统文化、情感教育、性教育等),又于德育之中渗透对国家、民族乃至政党的热爱,故又可称之为“民族教育”或“党教育”;然而,我们更需要“民主教育”,即把民主作为生活方式的教育。两者取其精华,让学生认识、实践作为个体和所属群体的权责关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考、感情和行为,方可称之为真正的公民教育。它包括八个范畴:个人、家庭、朋友、学校、社会、政府、国家、世界。这项教育比其他任何学科内容更广泛,更借助于学识和经验,同时也更需要公众的实际参与和推动,例如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包括探访、筹款、环保、办报、办刊、社会调查、个案分析、专题辩论会、校内民主投票选举学生会干部、与社会团体共同开展项目与活动,专门设立“公民教育周”,每年对教师和学生专门颁发“公民教育奖”等。

公民教育不能抽离现实、凭空教授,而应是掌握具体而实在的态度、知识与技能。它能否顺利进行,需要很多条件,这包括:政府足够的资金人才的支持和协助,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参与,学校和教师对公民教育的认同感,教师本身的公民素质和推动能力,系统化的公民教育方案,充裕的课程时间,充足而精打细算的经费,不设测试及考试(仅作多方向估评)。从而,使之既自由活跃,又完全生活化。如果“公民教育课”得以在中学开展,则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这种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公民素质培训,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熟读中国公民常用法律,深入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常规原则,言谈相对客观,并且最好有较为广泛的社会交流网路,从而有利于校外公民教育课的展开。所有公民教育课教师,均可专门组成公民教育委员会,该组织的统筹者(公民教育主任)由公民教育课教师投票选举产生,并获得校内晋升的职位。公民教育委员会负责编写一套较为完整、平衡、跨范畴的教学课程,设计专门而独立的科目来推动公民教育。

我乐观地估计,凡一切推行公民教育的中学,必能见习出“准大学”的实力,且促进学生成熟人格的完善。然而,它是有阻力的,尤其是当它面对一个不自信的统治政府时,便更是如此。当今民间海外评论,大都将矛头对准政权体制,亦即一党专政问题不解决,其他改革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我赞同这一常识性的看法,然而我并没有“一蹴而就”地解决根本问题的渴望和把握,哪怕它只是一个部分领域的民主改革,也仍然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为此,我把希望更多地寄托于民间自救、自助、自强和相对妥协的民政合作,摆脱传统改良与革命的既定路数,从而全力投入社会,即公民社会的建立之中。然而,到目前为止,公民教育在中国仍旧没有专门研究推广的机构和人员,甚至没有必要的资料积累。因此,我们,以及中国一切办学者,都很有必要借鉴境外经验,探索出中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并率先进行试点,再由中国文教部门进行推广和普及,从而在较大范围内使中国公民走出宗法臣民文化的落后面貌。在此,我鼓励诸位首先参考李慎之、朱学勤、王富仁、郭罗基、茅于轼、毛寿龙、周鸿陵、徐锡亚等人的著作和作品。

最后,我想说–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只是口头意义上的公民,然而真正的公民–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必须依靠多年的努力奋斗才能获得的实实在在的称誉。这种努力与奋斗,绝不仅仅依靠反抗政权专制乃至口头上反抗政权专制,它更需要中国众多的务实者从基础性的、社区性的、领域性、局部性的层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渐进改革,从而推广开来,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和习惯,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社会力量。此等理想,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能够实现。至于究竟“能不能实现”和“能实现多少”,我谨赠诸位八个字:

尽力而为,从我做起。

--转载自《议报》164 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杨银波:孔灵犀小档案
杨银波:资料集:关于武汉优秀青年孔灵犀
杨银波:脚踏实地 努力帮助农民工
杨银波:中国农民工调查--物价上涨‧炎炎夏日‧涛涛洪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