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观

游文仁  台中荣民总医院中医科医师

人气 2

【大纪元9月27日讯】在现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精神压力、饮食失衡、药物使用不当,以及包括幽门螺旋杆菌的横行等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消化性溃疡一直是临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而近日又加上天气逐渐转冷,门诊中的此类患者更明显地增多了。

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慢性周期性发作的上腹疼痛,疼痛的部位以及发作的时间,因溃疡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发生疼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正中或稍偏左,持续一至二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又重复出现者,多为胃溃疡;而在进食后二至四小时发生疼痛,部位多在上腹偏右,呈空腹痛或饥饿样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则多为十二指肠溃疡。除了疼痛以外,消化性溃疡还常兼有暧气、泛酸、恶心、呕吐、上腹闷胀、烦躁与失眠等消化系统及全身症状。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消化性溃疡包含于所谓的“胃脘痛”或“心下痛”等病之中。中医学认为“脾”与“胃”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脾”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营养,而“胃”的主要功能在于消磨食物,所以理所当然的,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自然应以“脾”与“胃”为主,视脏腑的阴阳虚实状况采取相对应的方药。

此外,独具特色的中医生理病理观又认为,“肝”、“肾”与“脾胃”结构的维持,与功能的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常有紧张急躁、自我要求高的个性,这样的个性基本上属于中医所谓的“肝气盛”一症,肝在五行中属木,而脾胃属土,因此中医习惯用“木克土”这一个简化语言来表达此种疾病状态。

临床处方除了脾胃药,也会使用到肝药,而程度依病情的轻重,可由“疏肝”、“柔肝”、“清肝”一直到“泻肝”。在考量各个相关脏腑以外,中医也非常重视所谓的“痰湿”、“瘀血”、“食积”与“气滞”等病理因素,而相对的采用“裱痰利湿”、“活血化瘀”、“消食”、“理气”等治则以及方药。经由中药的调理,绝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很快的缓解疼痛,并逐渐的恢复健康。

为了尽快的恢复健康与避免复发,除了按时服用药物以外,有些事情是患者应该注意并且尽可能遵循的:

1.应时时保持愉快心情,并且适时纾解生活及工作压力。

2.三餐要定时定量或少量多餐,避免过饥过饱。

3.太甜、太酸、太辣、太硬的食物,不宜食用。

4.戒烟、戒酒。

5.注意保暖。

6.适度的运动。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消化性溃疡患者一旦发生腹部剧烈疼痛,或是突然解柏油样黑色大便者,则可能是溃疡穿孔或出血的前兆,应尽速至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由台中荣民总医院提供)──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20分钟就能完成的大黄酱鸡排 酸甜浓郁
【厨娘香Q秀】抹茶红豆馒头
【美食天堂】酱油鸡做法~简单快速又美味!
6个软化肉质的技巧 让你做出口感柔嫩肉料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