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表面蛋白突变 易致癌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9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魏怡嘉╱台北报导〕国家卫生研究院最新研究指出,男性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或肝中,如果出现表面蛋白突变株Pre–S2,无论e抗原是阴性还是阳性,未来十年演变成肝癌的机会,约为未带有蛋白突变株Pre–S2者的三倍左右,而表面蛋白突变株在B肝病患身上,会随着年龄增加。

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组主任苏益仁表示,B型肝炎进展成肝癌,目前已知与毛玻璃肝细胞中的B型肝炎表面蛋白有关,但为何会如此迄今仍不清楚,国卫院与成大医院最近发现其间的机转,这些表面蛋白为了避免人体免疫攻击,会突变自保,而这些突变株会堆积在内质网,造成内质网的压力增加,进而对DNA造成氧化伤害,使得基因体不稳定,最后演变成肝癌。

在了解机转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即是找出抑制自由基的药物或方法,阻止肝炎演变成肝癌。

苏益仁指出,研究发现,在e抗原阳性病患的身上,其表面蛋白突变株会随着年龄的成长而增加,国卫院共统计五百名男、女病患,结果发现,二十到三十岁e抗原阳性B肝病患,其表面蛋白突变株的盛行率为三%到五%,三十到三十九岁的盛行率为十%到十五%,四十到四十九岁的盛行率为二十四%,五十到五十九岁的盛行率为四十%,在肝癌病患身上的盛行率则为七十%。

另国卫院针对七十一名男性e抗原阳性B肝病患进行十年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带有表面蛋白突变株Pre–S2的病患中,十年后演变成肝癌的有五十五点六%,至于未带有突变株者进展成肝癌的有二十六点四%。

研究中指出,在e抗原为阴性的一百二十九名男性B肝患者中,带有表面蛋白突变株Pre–S2者,其在十年后进展成肝癌的比例为五十七点一%,而未带有突变株者演变成肝癌的比例则为三十二点八%。

苏益仁表示,由于这项研究以男性做为对象,所得数据较一般来得高。一般来说,男性B肝演变成肝癌的比例为二十五%,女性因为女性荷尔蒙的影响,比例只有十%左右。

突变株 拟扩大临床研究

〔记者魏怡嘉╱台北报导〕国卫院研究认为,表面蛋白突变株Pre–S2会使得B型肝炎进展成肝癌的机会大增,国卫院计划与健保局B、C肝试办计划结合,进行两千人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整个计划约需三年,若未来大规模研究与这次的前瞻研究结果吻合,不排除建议卫生署形成政策,将表面蛋白突变株Pre–S2的血液检验纳入B型肝炎筛检当中。

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组主任苏益仁表示,此次研究结果找出了毛玻璃肝细胞中的B型肝炎表面蛋白,如何藉由突变株演变成肝肿瘤,在了解机转后,接下来即是找出抑制自由基的药物或方法,阻止肝炎演变成肝癌,不过,目前在这一部分尚未有进一步的发展,对于B肝的治疗,仍以现行的干安能及干扰素为主,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仍是不二法门。

苏益仁认为,目前符合健保局B、C肝试办计划条件的病患,大多肝炎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且年纪多在四、五十岁左右,临床研究发现,B肝病患在四、五十岁时,其表面蛋白突变株盛行率为二十四%到四十%左右,换言之,肝细胞在这个阶段已经受到了破坏,到了这个时候再治疗,是否已经太晚,再者,干安能或干扰素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为主,是否能阻止表面蛋白突变株的复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他认为,由于B肝表面蛋白突变株,在二十到三十岁的盛行率最低,只有三%到五%,因此B肝病患在二十到三十岁时,肝细胞受到突变株破坏程度最低,且其主要是受到病毒的攻击占多数,才是使用干安能或干扰素治疗最好的黄金时期。

改变临床治疗 言之过早

〔记者洪素卿╱台北报导〕国卫院研究发现B型肝炎表面蛋白(Pre–S2 )突变与肝癌发生相关,并建议未来可以及早针对年轻患者投药治疗。对此,肝炎专家们表示,肝癌发生有多重影响因子,目前Pre–S2突变扮演的角色还不清楚,要据此改变临床治疗指引,还言之过早。

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执行长、台大医院内科教授许金川医师表示,这项研究凸显慢性B型肝炎患者出现Pre–S2突变时,肝癌发生比率较高,但国内三百万B型肝炎带原者,却不需要因此感到恐慌。

许金川解释,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慢性B型肝炎患者且进行切片者(通常是较严重的慢性B肝患者 ),但国内B肝带原者,不少是完全不自觉的健康带原者,而即使慢性B型肝炎患者,也不能直接套用这个比例来推算出现肝癌的概率。此外,临床统计显示,即使已经出现肝硬化的病患,每年也只有五%变成肝癌。

台大医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医师则指出,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可能因素很多,除了Pre–S2,包括e抗原阳性的时间较长、B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核心启动子的突变,以及处于高病毒浓度的时间较长等,也都曾有研究证实与肝癌发生有关。

但迄今仍认为患者病毒浓度越高、时间越长、让肝脏长时间处于发炎状态,致使肝脏纤维化、肝硬化,是最确切的肝癌危险因子。因此,民众不需要急着到医院检验是否有Pre–S2的突变。

此外,病毒跟人一样,越老越容易出现突变;感染二十年跟感染四十年发生突变的比例也有差异。因此,在年纪大的患者身上看到较多突变,是因还是果,也值得再研究。

高嘉宏建议大家以更审慎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相关研究成果,在更确切的结果出现前,还是以“病毒是否处于活性、复制状态”、肝脏是否正在发炎,决定是否积极用药。

相关新闻
雷帕霉素是长生不老丹吗?专家这么说
胰脏癌5年生存率只有12%!这些早期征兆需警惕
研究:小心这种口腔细菌与肠癌有关
【健康新视界】“断食”对防治癌症也有作用 但这类人不适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