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黑手”伸向中小学巨额择校费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1月8日讯】(大纪元综合报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大陆择校现象已初现端倪。家长们不惜花重金为孩子的前途而择校,但他们并不清楚巨额择校费究竟流向何处。近年来“择校费”之风也越演越烈,已成为教育腐败的一个催化剂。最近,合肥市发生的一起择校费挪用窝案,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小学教育潜藏的腐败关注。

10万择校费 断送13岁少女

近十年来,中国中小学生择校热愈演愈烈。一些学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挖取优秀生源,借“升学率”提高知名度,以知名度吸引低分生,以低分生获取高收益。择校费也已经达到数千元、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今年7月,为了给父母省下10万元择校费,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离开了人间。

银川市一位教师说,在择校热的社会大背景下,择校的压力是导致秀秀自杀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重庆市某些中学收取“择校费”已进入市场化按质论价阶段。渝中区某些重点中学4万元/人 (起步价),沙坪坝区1.6万元/人(起步价)﹔连三峡库区某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重点中学每个择校生也得交1万-2万元。

据新京报报道,重庆涪陵区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在招收择校生时明码标价“一万元为起点,距学校分数线少一分多交一百元,以此类推”。只要缴纳择校费,分数、档案、学籍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交款时一定要支付现金。

中国每年有近20%的学生通过缴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学习。然而数百上千万元 的择校费究竟流向何处,家长们并不清楚。

“择校费”入了“账外账”

据新华网报道,合肥市42中学前任校长贾鸿因伙同校总务处副主任申红、会计戴永平挪用公款案日前被检查机关侦查终结,并在合肥市庐阳区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一曝光,在当地引起极大关注。这不仅因为该案是少有的教育系统腐败案,更因为贾鸿挪用赃款来自于早已广受争议的择校费、借读费。

2004年6月,贾鸿在担任合肥市42中校长期间,该校总务处副主任兼主办会计申红找到他,提议用“账外帐”上的公款为各自购买一套住房。贾鸿同意后,两人分别订购了“海棠花园”的一套商品房,每套房子的首付款8万元均从“账外帐”上提取。据负责该案的检察官介绍,学校“账外账”上的资金主要是校门面房收入和部分择校费,账号、密码及用户名都由申红管理。

据报道,贾鸿案件只是全国部分中小学高额择校费入“账外帐”,成为当权者“小金库”现象的一个缩影。安徽省检查机关今年上半年已在教育系统查办职务犯罪案件27人,其中涉及择校费、借读费、赞助费的“账外帐”是主要犯案资金之一。

7亿择校费 3000万进个人账户

2004年度广东省审计报告称,对66所城市公办中小学2002至2004年的择校费和捐资助学资金审计中,发现以“捐资助学款”、“教学设备代收款”、“教育成本费”、“教师福利”等名目,收取择校费和捐资助学资金7.53亿元,占同期这些学校教育收费总额13.93亿元的54%。

审计还发现,10所学校采用个人名义,用在银行开设居民储蓄存折和存放账外的方法,私存私放择校费和捐资助学专项资金3213万元。  

阳江市江城区财政局将学校上缴的择校费和捐资助学资金267万元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用于发教师工资,而没有按规定用于改善教学条件。

汕尾市教育局将学校上缴的择校费161万元,用于补充日常经费不足,解决差旅费、会议费、教研、师资培训费等。

安徽省社科院学者王开玉指出,更令人忧虑的是, “择校”已演变为权力寻租的一种形式。一些掌握实权的人,为了子女就读重点学校,给学校批“条子”、“打招呼”﹔学校则借“招生名额”这一资源来“协调关系”,为自身谋求更多的实利。

择校全凭“权”和“钱”

在只有50%多的学生能上公办普通高中,更少的孩子能上“重点”的背景下,择校对许多家长来说,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痛苦现实。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小学、好中学,将来考上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每年开学前家长们就各显神通,托路子、找关系,费尽心思进名校,读重点。

一位小学校长说,好多下岗家庭都想择校,因为家里只一个孩子,希望都在孩子身上。

长沙市开福区一位赵女士今年为了让儿子进一所当地有名气的小学,通过各种关系最后终于拿到了“条子”。她说,有了条子只是第一步,还要准备一笔择校费。只要能进名校,花这点钱家长都心甘情愿。

“为给孩子择校,去年初我们家就动员所有亲戚朋友,想办法,找关系。现在分数不够,手里攥着钱学校就是不收,急啊!” 一位家长说。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跨学区的一次性借读费及高中择校费标准为1万至2万元不等。虽然每个学校的收费标准是固定的,但家长们普遍透露,只要找到关系也可以少交。

每到招生季节,中国许多城市还会发生这样的怪现象:一些名校的校长、副校长,甚至招办主任、教务主任等都一齐失踪。在日前结束的21世纪校长论坛上,一位 名校校长无奈地说:今年我收到的条子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校的招生计划,最多的一天收到10个。这些都是无法推脱的上级和能制约他们的企事业机关。

教育专家评说择校之弊

对于这愈演愈烈“择校费”之风,人们既感到教育不公,又觉得无奈。

教育专家认为,择校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除少数考高分的孩子外,只有富人、有权人的孩子受优质教育,那些无钱、无权人的孩子则很难接受好的教育。

专家指出,择校之所以成风,其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接着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于是自然导致“择校”出现。而择校现象的不断加剧使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不合理,形成恶性循环。

银川小学生秀秀因担心10万择校费而自杀。有学者点评,教育产业化的结果不但谋财而且害命。@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江苏无锡腐败又浮上台面 民怨四起
每日退党退团声明精选(11/4)
就任周年  乌克兰总统尤申科坚持亲西方路线
每日退党退团声明精选(11/6)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