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官员年轻化 掌控经济发展大局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2月11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一日电)香港大公报报导,负责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多个部委最近调整人事,这些履新的部长级官员都是一九五零年以后出生。观察家分析,这些财经高官将成为掌控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

中国新一轮人事调整从八月底开始持续至今。八月底,国务院任命张平、王金祥、杜鹰为发展及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晓炼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十月,姜增伟、易小准任商务部副部长,李伟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毕井泉任发改委秘书长,王军任财政部副部长。十二月,蒋定之、蔡鄂生、郭利根任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这批财经官员都是一九五零年以后出生,“五十后”代表着年龄优势。例如王军和胡晓炼同是一九五八年生,年仅四十七岁。同时,这批“财经少帅”主要事业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

分析人士认为,这批财经官员从步入财经系统起,并未受到计划体制的羁绊,养成思维活跃、锐意改革的思路,洞察和了解现代市场经济发展。

分析人士说,明年实施的“十一五规划”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关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未来在经济结构布局、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市场体系、外贸增长方式等将加快改革,因此新一轮财经官员调整,将发挥衔接与推动作用。

另外,这些官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的在本部门任职超过二十年。胡晓炼、蔡鄂生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姜增伟、易小准一直在商贸系统任职,王军从财政部副处长逐级升至副部长。

报导说,专家型官员在中国日益受重视。例如,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是农村政策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粮食体制改革、村土地制度建设、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等。目前杜鹰分管农村经济司。

此外,蒋定之从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调任银监会副主席,代表中央与地方官员互动模式。

专家分析,在“十一五规划”中,金融改革被定为体制改革的重点,地方官员上调中央任职,有助于将地方工作讯息反馈,避免决策与实际执行脱节。

相关新闻
离乡工作觅伴难 中国农村盛行包办婚姻
美元周线创10月来最大跌幅  外资看好日圆
美国经济表现活跃 联准会下周可能再升息
移民局有关I-864经济担保新变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