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局的“铜”风波

新唐人独立评论(53)

标签:

【大纪元12月19日讯】

在线观看 下载观看

伍凡:各位观众好,现在是独立评论节目时间。不久前,在新加坡的中石油公司因为期货交易给中国政府造成了几亿美元的损失。现在,中国国家资源储备局的铜期货交易又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重大的风波,并可能给中国政府再次带来数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今天我们就谈一谈这个事件。

草庵:11月上旬,国际上铜价大涨,同时流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说是,中国国储局中国交易员刘其兵大量作空期铜,结果形成了大量的损失。消息传出后,国际上非常震惊,记者就纷纷质询中国政府,结果中国政府否认了事情,还说他们没有刘其兵这个人。国际上一听中国政府的否认,非常吃惊,很多机构,包括期货交易公司感到非常担心,因为中国政府否认交易员的存在就意味着众多的期货公司要承担数亿美元的损失。他们就纷纷拿出了证据,说明中国确实有刘其兵这个人。几天之后,中国政府改口说,刘其兵正在休假,他们也找不到他。国际社会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大家问:国际社会上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政府怎么能找不到他,而且还允许他继续休假?紧接着,国际社会上的几家大的期货公司联合一起派人到北京与中国政府交涉,中国政府看着隐瞒不下去,就又改口说刘其兵是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政府已经将他逮捕。但国际社会更是奇怪,因为铜的交易,每份合同都是几百万美元,而一顿铜的价格也是近四千美元,他个人怎么能有如此大的能力去购买几十万吨的铜,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储存国,全国也不过是130万吨。

伍凡:这是个奇怪的事件,就在中国政府对交易员刘其兵的反复推脱之间,中国国储局公布了三次消息,一是说中国国家储备的铜有130万吨,足够国家使用,另两个消息是分别放风要向国际社会分别出口2万吨铜及六万吨铜。不过,这几个消息并没有给国际社会带来好的结果,反而是铜价更加高涨。国际社会全力逼迫中国政府要按期交割期铜。而事实上,就是中国政府准备出口铜去交割,要在12月23日前将几十万吨铜运到英国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中国政府在遇到这次期货交易失败之后,第一想到的办法就是耍赖,想通过否认交易员刘其兵来摆脱责任,在实现不了的情况下就说找不到他了,到了后来,看到国际社会很认真,就把他逮捕,说是他个人的行为。结果,这个交易员刘其兵就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焦点。

草庵:湖北籍的刘其兵是武汉大学的高材生。1990年他从该校国际金融系毕业后不久,就来到国家物资储备局系统工作。他是1969年生的,今年三十六周岁。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到发生国储抛铜事件时,刘的职务已是国储所属国家物资调节中心进出口部主任,属处级干部。该中心为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和从事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刘可谓是国储十年来精心培养出的首位核心交易员。据透露,刘在1995年获得了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为期半年的实习机会,刘其兵协助建立了连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国家物资储备局的电脑网络。1999年到2000年期间,刘被国储派往伦敦进行培训,当年培训他的一位教员认为他很谦虚,很有亲和力,是个既聪明能力又很强的人。所以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说刘是国储的交易员,也不能说是操盘手。他只是国储委托办理物资交易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物资调节中心是一个事业法人单位,所以国储所说的刘其兵不属于国储局的人也没有错。

伍凡:这就要研究一下国储局和国家物资调节中心的关系了。在发改委的网站上,有调节中心的简介:“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为发改委所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是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企业登记名称为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实行自收自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管理制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国储局是国家的事业单位,事业法人和一般的营业性组织有所区别,其具有社会服务的性质,从本质上来看,其不构成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者政府的一个单位。如果政府授权其代表政府行为,那么其就代表政府的行为,关键看其所从事的行为是否代表政府的授权。所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看,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与国储局有没有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

草庵:英国的期货公司在决定是否接受一名客户的代理业务时,公司合规部门首先要对客户的资信、背景进行充分调查,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实地调查。按照LME的规定,中国国储局或者国储调节中心作为政府或是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本身不具备参与LME期货交易的资质。有三家伦敦金属交易公司在对刘其兵进行合规检查后,以此为由拒绝了代理刘的金属期货业务。代理刘其兵进行伦敦期货交易的公司是Sempra金属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这两家公司在中国都长期开展业务。如果刘确实从事了未经授权的交易,最终无法履约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落到代理其业务的期货公司、清算公司(LCH)以及交易所身上。LME会员要求一定是本土注册的公司,因此,国储局在海外做期货没有自己的通道。知情人士透露,LME仓单肯定不是以国储局名义开的头寸。国储调节中心是国储局做期货的代言人。在做外盘时,合作伙伴包括五矿等,做内盘主要是走中粮期货的通道。

伍凡:从直属关系上说,国储中心隶属发改委,与国储局无直接隶属关系。但国储局官方网站显示,现国储调节中心法人代表王会民是国储局党组成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资料显示,国储调节中心成立于1994年8月,注册资本16424万元。国储调节中心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本身自己可以决策的,此外,也接受储备局的委托(有合同关系)。过去国储局一直想参与市场,但作为战略储备,是不能参与市场的。由于当时每年的供求是当期准备,战略储备不是当期,所以成立另一家公司,由国储中心承担国家的调控任务。国储调节中心参与铜交易可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储调节中心和一些行业企业做铜的时候,这些企业会向中心借一些铜,当时中心的一个原则是认铜不认钱。“所以不管价格高低,都认铜。”最早做铜的时候,国储调节中心也做投机,因为效果不错,就通过收购一些交易所会员来做。1998年前后,期货业全行业整顿,国储物资中心也因此一度沉寂,只在国内现货市场做一些业务。2002年底,出现了新一轮铜价暴涨行情,国储物资调节中心的身影随之又开始在国内出现。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国储对国内铜期货市场显现了巨大影响力。国储一直在国内做多,从前年开始在国内做套利,“国储局在国内可以说是赚大了”。可是,有个重要的法律漏洞还在里面,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一位官员说,国储中心做不做外盘不在他们的管辖之内,他们只监管目前已经批准的31家有资格做外盘的企业。

草庵:在这次事件中,刘其兵做空的铜大约有20万到60万吨之间,具体的数据没有人知道,期货交易商也没有透露。刘其兵在LME抛空了10万?20万吨的铜,刘抛空铜期货的数量大约为10万吨,除此之外,他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期权交易,业内俗称“结构性期权”。从行业内的角度上看,10万吨铜并不可怕,结构性期权才是最致命的。LME市场上确实存在这种结构性期权,它实际上是一种期权组合,企业可以进行买卖。比如说,在同一个确定价格上,或者接近的价格上同时卖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在卖出的一瞬间是具有对冲关系的,风险不是很大,保证金收取比例也很低。但是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有卖出的看涨期权将有可能被执行,而卖出的看跌期权会被放弃。这样,卖方只能收取买方的权利金,如果权利金不足以弥补实际的价格上涨空间,这就可能发生巨额的亏损。随着价格上涨加速,这种风险将会成倍放大。这种结构性期权投机性极强,有对赌的成分。目前,伦敦铜价已经达到4200美元以上了,如果刘其兵确实进行了类似的操作,所面临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20万吨看空的铜可能损失一到二亿美元,但结构性期权的买卖损失可能会超过五亿美元以上,如果我们按照高的指标和目前国际商业逼空中国的现状上看,他的实际损失可能高达十亿美元以上。按照LME的交易时间列表,期权最后交割日为1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即12月21日。12月的第一个周三即7日将是期权宣告日,刘到底持有多少头寸?这些头寸到底会造成多少损失?届时可能会水落石出。

伍凡:海外的商人也不是傻瓜,他们很明白中国政府目前的处境。他们面对中国政府放话大量出口现铜的情况下,还是抬高铜价,逼迫中国政府承担损失。刘其兵做空数量到底有多大,现在也仍是个谜。然而,不管刘其兵抛空量有多大,与整个LME期铜12月21日到期的空单量相比,恐怕都是九牛一毛。就算刘做空量达8000手,即20万吨,9月份时LME期铜价格大约是3500美元/吨,按目前4200美元/吨计算,刘的损失也就是多头盈利的大约1.4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41894手即将到期的空仓量,这一损失将超过7.3亿美元。可见,基金逼空目标并不仅限于刘的仓位,而是整个空方。

草庵:18日,发改委在其网站发布了《主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形势及展望》,对2006年铜价做出了利空的预测,报告预测2006年全球铜的供需缺口将为25万吨,而2005年缺口高达60万~80万吨。政府官员说:“目前的铜价确实很高,作为铜的需求大国,高铜价对我们的生产、加工和贸易非常不利。如果这次能够和国际基金对撞成功,我认为是对中国非常有利的事情。”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国内铜业巨头江西铜业在LME7万多吨的期货空头头寸已经有了巨亏经历。分析人士 指出,作为铜纯进口国家来说,在资源被其他利益集团所掌握的时候,尤其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盲目地预测价格高位是非常危险的。已经疯狂了近2年的国际期铜牛市中,最近屡屡爆出退场新闻。一个多月以前,汇丰银行突然宣布停止全球基本金属现货和期货业务,当时LME圈内怀疑,这是汇丰期货业务巨亏所致。但汇丰有关负责人解释称,高层因这一块业务获益不高,所以决定放弃LME交易。不过市场人士称,多头的凌厉攻势迫使汇丰选择了退出。与汇丰 前后退出市场的,还有三星和LG。选择了与基金大鳄对决的国储调节中心命运又会怎样?在此次对决之前,国储调节中心在国际铜市上已损失了很多。截至10月初,国储调节中心和其他公司以每吨3000美元以上的价格在LME和COMEX(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市场大量抛铜的行为,直接损失达3亿美元左右,成为最大空头。如果按照10月底LME价格,国储局方面已经亏损5-6亿美元。

伍凡: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刘其兵的事件,国储局无论如何也是摆脱不掉了,至少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这样的现实,这就很难怪中国国储局的官员要找替罪羊推脱责任了,据说,有位国储局的官员私下表示:这件事闹大了,没有办法向国务院汇报了。一下子损失几个亿,数额太大了。但问题出来了,中国总要解决问题,你不解决,想用耍赖的方式把责任推脱掉,但这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和未来中国在国际期货甚至整个金融市场上的声誉,上次出了中海油,中国政府的金融信誉及等级就已经面临着危机,现在中国政府再公开的耍赖,这就很难了。所以海外都关心着这一事件的最后发展。

草庵:国储在外盘肯定是输了,关键是输多少,如何体面又不被过多轧空的出局,这考验着国储的技巧。国储毕竟有中国国家意志做后盾,并不是那么容易任人宰割的,基金相信也会清楚这一点。斗则两败,和则双利,国储与基金很可能在LME的撮合下,坐上谈判桌。

伍凡:促使基金坐上谈判桌的关键因素是:国储既可能拒绝对该部分空单负责,造成交易违约;也有可能承担下责任,却又全面交割。而这对基金都是不利的,基金不过是求财,如果造成官司纠纷,可能到手的利润会被拖延;而交割的话更是不利,手拿20万吨铜,固然可以等涨了再抛,但一占资金,二占库存,还将面临风险,毕竟谁也无法保证铜肯定上涨。所以如果利润合适,基金也乐意和谈。而目前基金拼命拉升铜价就是在为谈判增加筹码,毕竟这就是基金的主要手段。

草庵:铜将面临的结局有3种: 1、没谈拢,基金继续拉,国储不认账,LME最倒霉,这也是LME最不愿意看见的,还将面临长期的诉讼。而国储的名誉受到很大损失,而基金也不一定能马上获得全部利润,这是个三败的结局。2、没谈拢,基金继续拉,国储交割,LME是没事了,基金却最不乐意了,用8亿美元的代价收藏20万吨铜,利润无法马上体现,大量资金被占用,而潜在风险巨大。而国储要能够得到国家的首肯,出口20万吨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基金把人逼急了,平仓损失太大,那交割又变成理所当然了。这是两败。 3、各用手段,但最后还是回到谈判桌前,以某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平仓,国储接受已有的损失,却避免了自己平仓被更多的轧空,鉴于亏损已经形成,也可以接受。而基金也可以马上美滋滋的数钞票,比逼仓少点,却可以更心安理得,又卖了个人情,少了些不确定。双赢。而平仓后LME铜价可能迅速回落。

伍凡:这样说来,中国政府承担相当大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三种方案中只有第三种结果对中国最有利,损失最小。但未来中国政府的信用和企业的信用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海外各种金融企业对中国的审查也会更加严格。

草庵: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政府是否能接受教训,是否可以将国有企业私人化,不要再因为赢利而把整个中国国家和百姓都捆绑到一个绳子上,在海外,一个企业损失了这很正常,但在中国,什么垄断的都是国营企业,国家要为他们背书,实际上是用百姓的利益为少数人背书。这才是问题的真正关键。

伍凡:看来中国的问题真是很多,一但追究责任,都会牵涉到政府,最后还是百姓承担责任。今天我们谈这个问题,时间也到了,谢谢各位观众的收看,再见。

草庵:再见。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独立评论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全面崩溃
【专访】伍凡眼里的新唐人
新唐人独立评论 师涛案件与中共违法
新唐人独立评论  从房地产崩溃看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争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