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侯门争产 二房败诉

全案判决定谳不得上诉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1日讯】 〔记者王俊忠、林正智/综合报导〕侯雨利子女争产官司,台南高分院昨日以二房女儿侯荣秋未能充分举证大房长媳侯陈碧华与3名男孙所持有的新复兴公司11万余股股票,系侯雨利生前借名登记,判侯荣秋败诉;由于该案股票总票面价仅110多万元,未达上诉三审的150万元标的金额,该案判决确定,不得上诉。

侯荣秋(二房王秀云的女儿)上诉时主张, 侯雨利生前独资创立新复兴公司,侯在5 1 年起借用大房长媳侯陈碧华、男孙侯博义、侯博裕、侯博明4人名义登记公司股票计11万3655股。

侯荣秋说,侯雨利与大房子孙的委任借名登记关系,在侯雨利死亡时终止,她要求侯陈碧华等4人交出这些股票,分给其他有继承权的子孙。

大房长媳称属赠与行为

侯陈碧华在二审时指出,侯雨利在50年间设立新复兴公司时,还没颁行信托法,侯雨利是一介商人、法学知识有限,把公司股票登记在他们名下,应属赠与行为,并非借名登记;且侯雨利在70年间书写财产分配表时,也无索回此财产之意。

法官林永茂认为,侯荣秋虽主张侯雨利是借名登记股票给大房子孙,但她未能举证当年借名登记情事,且经传讯侯雨利二房王秀云与其大房次子侯永松、女儿侯贵贞的供词,均不足以认定股票是借名登记。而王秀云在一、二审供词迥异,二审法官认定王秀云考量官司胜负因素、二审供词已失真,因此采认王秀云在一审供词为真实。

该案在今年3月间一审判决侯荣秋败诉,侯荣秋不服上诉二审,昨天台南高分院宣判驳回侯荣秋上诉,维持一审原判。

侯家目前唯一仍在台面上担任要职的侯博明,由于昨天手机关机,因此无法获知其这起官司的看法。

遗产争夺战还有得打

由于这起豪门家族股票争夺官司,股票票面价仅1百多万元,与二房指控大房子孙独吞的800亿元遗产有天壤之别,二房想要与大房平分庞大遗产,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

——————————————————————————–

掷筊问头家 王秀云怅然

记者胡守得/专访

高龄90岁的侯雨利二房王秀云听闻官司败诉,平静地说:“没感觉,但我不服”,她希望法官设身为她想想,她辛勤一辈子,伴随侯家事业有成,到头来没拿到一毛钱,做何感想。

潜心向佛45个年头的王秀云,转身走到侯雨利遗像前,掷筊问头家(指侯雨利):“钱是不是没我的份、孙子辈会拿钱出来否、官司有解否”,结果连连出现“笑杯(意指侯也无法解答)”,让她叹声无奈。

原打算官司胜诉,把分得的财产拿来济助困苦人家的王秀云,口说无凭,转向观音前掷筊作见证,一掷圣杯,证明她呒骗人,这才笑了笑。

王秀云目前住在台北市安和路5女儿家中,日子过得很平和;败诉消息传出后,其他女儿相继打电话探询,王秀云亲自接听电话答问。

王秀云细数自17岁嫁给侯家的始末,她说,头家当年生意遍及香港、日本等地,早期生意亏损,都是她四处向亲人、邻居借贷度过,事后拓展出南纺、统一、环球水泥等事业版图。

她说,头家生前原将遗产平均划分长子、次子及她3份继承,头家过世后,长年掌管侯家“账房”的长媳侯陈碧华却不认账,独吞头家遗产;早年为着侯家颜面,女儿曾先后2次向法院提诉力争,她都不愿提供任何资料而败诉。

最后在女儿央求下,她也自认老了,不能单靠女儿接济度日,连2次贴着老脸,登门向孙子辈说项,孙子表面奉承,说到钱却支吾其词;这时她才顿悟一世人白做,为着一口气,才出面打官司。

——————————————————————————–

分产重男轻女 积非成是

〔记者孟庆慈、洪瑞琴/台南报导〕侯家豪门巨富争产,成为台南人最热门的茶余饭后话题,也勾起街坊邻居对侯雨利的记忆,“节俭”是共同印象,却不吝捐助慈善团体及庙宇;至于南部人分家产究竟有无“传子不传女”传统惯例,地方人士看法各异。

侯家老宅目前住着侯雨利的长媳侯陈碧华、孙子侯博明夫妻及孩子;侯博义移民国外、侯博裕多在台北,但只要有空都会回台南老家陪老妈妈,母子间的感情颇亲密。

邻居说,侯雨利虽然节俭,但对庙宇的捐款却大方,民国3、40年代捐了1万元给关帝港开基武庙,而侯的元配也很大方,慈善团体、学校缺经费,也不太会拒绝。

至于分家产是否有“传子不传女”传统惯例,民俗文化界人士看法也各异。擅于风水命理与宗教民俗的古迹审查委员杨宗德认为,分家产是看家族成员如何规划,传子不传女观念积非成是,他曾经协助化解过长居日本某大家族遗产争议,只要双方各退让一步,分配比率达成共识,不一定要争执均分才行。

南市文献委员谢碧连表示,昔时农业社会男耕女布,家产就是农地,当然只分给男丁,若只有女生继承家产则行招赘,沿袭成俗,但台湾光复后,这种传统观念渐淡薄,且现行民法,男女应都可以继承。

另位古迹审查委员范胜雄表示,家产传子不传女的民风观念,从清朝惯例就有,台湾拓民也一直延续下来,且还要分配长孙一份,但在男女平权时代,这种观念并不合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