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卡莱尔布朗以古喻今解析自由的概念

标签:

【大纪元4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特稿)在路易斯维尔 Humana 剧场展看卡莱尔布朗的“纯粹的信心” (Pure Confidence) ,观众在落幕后仍会被这位非洲裔美国剧作家借着剧场传达出的强烈信息震撼得久久不能自已。布朗以古喻今,透过对奴役制度的检讨,表达出他的信念|自由是不可能由别人赏赐的。

布朗是美国最知名的非洲裔剧作家之一。精研美国历史的他,创作取材多半是非洲裔美国人在这个北美国家的沧桑史。他表示,“历史只是隐喻,以历史题材写现代剧,必须让观众就其当下生活的经验引起共鸣。”

“纯粹的信心”是剧中赛马的名字。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的南方,黑奴骑师西蒙卡托骑着这匹赛马所向披靡。布朗塑造的主角卡托以勇气、决心和智慧在当时仍是白人骑师天下的竞技场上有过人的表现。布朗指出,在当时的环境下,卡托表现出的性格特质都不是一般人对黑奴的期望,卡托自己则希望藉由个人的奋斗,他可以存钱买到自己的“自由”。

“在奴役制度下,奴隶和马一样,只是主人的财产。”卡莱尔表示,即使主人怀礼上校喜欢并尊崇卡托的成就,卡托终究只是他拥有的财产。“自由” (freedom)是禁忌,所以在卡托想为自己的马命名为“自由”时,主人会勃然大怒,告诉他何苦触犯禁忌,如果非要在名称上发抒心愿,也许“自由女神”(LibertyStatue )是勉强可以接受的选择。卡莱尔借着怀礼上校的台词表达出奴役制度下既得利益者的心态:“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你自由了,我可能成为你而你可能成为我。你知道,问题就在这儿。白人可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南北战争爆发,卡托参加了北方军,为的是林肯解放黑奴的承诺。可是,在战后成为自由人的卡托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卡莱尔借着卡托的境遇,直探美国社会最晦暗的历史情结|种族主义的问题,以及自由的真谛|个人和国家对自由的定义。

  在接受中央社专访时,卡莱尔表示,“在这样的文化下,当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看一件事时,他们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他常常坐在观众席看一般人观剧的反应。就这出剧而言,有一些看似荒谬引人发觑之处,白人观众可能爆笑,而黑人观众则可能暗自嘀咕:他们笑些什么?卡莱尔认为,“让不同背景的人在同一个剧场里,审视我们不会提出讨论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

  卡莱尔对自由真谛的探讨也有其政治层面的意义。他说,“美国人有这样的理念|要在全球推广自由;可是,如果美国还没法完全解决自身问题,有些做法是不是会太自以为是?”他说,奴役制度破除至今,黑人是否在美国社会已获得平等的待遇,仍有待商榷。这也是他选择这样一个历史题材,创作这个以古喻今剧本的原因之一,虽然他并不赞成让剧场有太重的政治说教的味道。

  他说:“剧场里的真实性是反映生活却不会让人感觉太沉重。”他表示,剧情若能刺激观众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就是剧作家期待的共鸣了。

曾在纽约居住多年的布朗目前在中西部的明尼亚波利主持 Carlyle Brown & Company。他的创作曾经获得多项美国剧场展的大奖,也是重要的剧作家组织 NewDramatists in New York 及 Playwrights’ Center inMinneapolis的成员。940410



相关新闻
法轮功吁营救大陆遭押亲人
【旧文回顾 】 罗永忠:“集中营”吗?只管收容不管死活吗?
人权信息中心年度十大  孙志刚事件居首
德国首次召开“九评共产党”研讨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