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具有中国特色的股市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24日讯】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有这一个词是最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用之四海皆准。中国特色亦可解释中国股市的一切怪异现象。

特色一 股价下跌是好事

据新世纪周刊介绍,中国股市跌破千点的时候,有很多重要人物开始说话了,仿佛告诉这么便宜的股票还不买,吃亏的可是投资者自己。

听了这种话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仿佛世界各地上市公司的所谓价值不是靠生产经营、诚信回报创造出来的,而是靠股指下跌砸出来的。

实际上由最新的公开可查的调查资料显示,在中国的散户中,竟有99%以上的投资者是亏损的,其中亏损达50%以上的还是主流。

特色二 大股东不知股票价格

中国股市中有国资背景的大中型企业特别多,持有大约50-60%以上的非流通股,而在市场上交易的股票大概占到40%多。

按理说持有绝大多数股权的大股东对股票的价格是应该非常关心的。但是,在中国,大股东从来不关心股票的价格。

在中国对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老总的访谈中,每当问到他们股票的价格时,他们竟然回答说不知道。

大股东说小股东是小猪,自己是大猪 。 但是大猪肥得流油,小猪瘦骨嶙峋。

特色三 赞成否决都受损

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多年的争取只获得一项权利:1/3否决权。

现实中,对投资者来说,你投赞成票,真正的获利者是对方,你不投赞成票,似乎眼前的损失者是自己。

大股东有一句话非常著名:“你不投赞成票,损失的是你自己。”

这就像一场戏剧演出,投资者已经买票入场,可是表演实在太糟糕,大部分人开始喝倒彩,如果你退场,损失的可是你自己!

特色四 卖方主导买方市场

从谈供求关系谈,现在的股票市场应该算是买方市场,定价权应该掌握在买方,但卖方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最近推出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证监会没有给股权改革制定任何标准、原则、方案,而是将方案的决定权交给了上市公司自己。你想怎么流通,你自己看着办,只要你有办法在股东大会上通过表决。

特色五 换汤不换药

中国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一些困难的、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政府不愿意或者无力再拿出钱来帮助这些企业,于是,就把这些公司上市,圈到钱后来维持企业的生存。

所以很多上市公司就有了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的说法。

对于股市的持续走弱,管理层今年5月,不得已推出了最具重量级的利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结构缺陷。

减持国有股和解决股权分置,在中国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前者被千夫所指,骂名连连,后者被称为中国股市的希望。

特色六 自我救赎的阿Q精神

在千点的时候,管理层又出台了新政策《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

事实上,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有两个前提:公司现金充沛和股价被严重低估。在这种情况下回购股份也并不完全是提升每股价值、阻止股价下跌,更重要的还是防止公司被收购。

而在中国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在二级市场被收购的可能,那么管理层的态度就是有充分现金的上市公司也应该为股指做点儿贡献,拿出一部分钱来促进股价上涨。

推出回购政策不仅挽救不了股市,甚至还会造成冲击。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我是大股东,那么我会希望股价在更低的时候去回购。市场没有企稳之前,我不去想办法砸盘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特色七:10“送”10,是利好

有一种利润分配方式是配股 。

中国上市公司每三年都可以获得一次配股权,只要你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一个不算高的水平,你就可以让你的小股东买单,在现行股价的下方买你的10配10,具体价格由上市公司说了算。

配股实质就是股本扩张,股价掉下拉,按照常规的说法那不叫分配,叫拆细。

特色之八:董事长人间蒸发

俩公司老板商量好了,他们集资聘请一个券商帮着他们搞“资本运作”,名义是一个向另一个公司注资搞专案。运作的结果是,一两年内集资款项增长了几倍,十几倍,专案却不了了之,股票套牢了无数散户,原来注资的老板却撤资溜掉了。

一家券商能捅出上百亿资金的黑幕 。

再大的事,最大的惩罚就是“谴责”,天大的事一谴责就没事了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股今早低开
港股上午跌62点
中国政府频出招 打造牛市
《国际股市》欧股早盘走扬 日股微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