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萱 : 不平的最终限度

蔡萱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8月8日讯】《荡寇志》里面记载了一首民谣:

天遣魔君杀不平,
不平人杀不平人。
不平又杀不平者,
杀尽不平方太平。
‘??br>这首民谣的意思是说不平的社会最终是有个限度的。当社会的不公正恶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的内部就会自我消解这些不平,在形式上就是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一番争斗,政权又重新复归一家,从此天下再次太平。

中国历史总是这么循环往复的。这原因并不复杂。最初的不平(即恶)分散而大量且程度低。也就是说,社会的不公平程度上不高,并且比较分散。即利益的分配普遍意义上来讲,还不是非常不均衡。但是呢,这少量的不公平,任其发展下去,多得利益者倚仗已多得的优势,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于是与他人相比的优势更甚。所以发展下来,不平逐渐集中,程度也愈加深。经过几阶段(级)的集中之后,不平已经非常浓缩化和尖锐化。因为超出了社会心理与社会经济最终能够忍受得了的程度,物极必反,不平人纷纷揭竿而起,所谓杀尽不平方太平的时刻再度来临。
‘??br>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明显的例子,比如秦始皇灭六国,最终天下却并于汉;比如北周灭北齐,隋篡北周灭南陈统一天下,又归于唐;还有后周篡汉服南唐而归于宋,宋灭南唐而统一;刘福通乱元而明卒取天下以及李自成灭明而败于清等等。近代的还有袁世凯灭清,皖系承袁氏,直系灭皖系,奉系灭直系统一北方;而蒋介石平唐继尧,陆荣廷系统的大小军阀统一南方,继而北伐平奉系和直系余孽而统一等等。这里比较有意思的特点是,杀尽不平之后,太平江山总是另归他人所属。整个消解恶的过程中,即不平杀不平的过程,几乎都是两败俱伤的。
‘??br>试试用卢梭的理论来解释一下原因。

卢梭把人的自由意志分为两方面,即个人意志和一般意志。属于个人的意志,通俗的称为人的私念,是人的个体属性。这种属性,人和人之间是互相排斥的,具有抵消的作用。另外呢,人还有共同的自由意志,是一种一般意志,也称做社会总意志,这代表个体的利益与社会相吻合的一部分。每个人所具有的这种总意志互相之间不仅相安无事,而且还可以累积叠加。所以不平可以看作是个人意志达成的程度上的差异。不平杀不平,则很明显就是相互抵触的个人意志之间矛盾的激化。极权就是最强大的个人意志,他的敌对方是社会其他个体意志的总和。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又杀不平者,这话的意思就是个人意志之间的反复的,有延续性的厮杀,是现世无聊的却又实实在在的迅速因果报应。而太平呢,则是社会总意志的代表。所以,杀尽不平的过程,实际就是矛盾激化后爆发的过程,这过程中的双方,是不平与不平,而当所有的不平杀尽之后,事实上就是个人意志完全消解的过程,分散的,集中的,都全部抵消。最后的赢家,是社会总意志。而在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这种总意志会有个特殊的代言人。在中国历史上,它一般是化身为某个明主圣君之类的。代表的是一定时代里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而个人的意志,永远处在互相消解的状态。不平的最终限度,就是个人意志的完全抵消。
‘??br>卢梭认为个人意志是必须被人为牺牲掉的,在一个形成合理契约的社会里。因为它妨碍主权的形成,个人意志的保存使公民不可以百分之百加入社会契约。在百分之百享受主权的同时,却没有全身心的履行社会义务。实际上卢梭他太着急了。从长期的效果来看,任何社会都会自动的去消解这种个人意志,而并不需要主权社会那种人为制定的强制措施。这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社会的集合性决定了它必须克服个体的独特性。
‘??br>所以个人意志在人类的社会里是无处可逃的。所有它可爱的和不可爱的特质都是不会为社会性所容纳的。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个怀俱强烈个人意志的人,有时会因此而快乐,大多数时间却为此而忧郁。幸而庄子让我懂得了,这个人意志并不代表自由的真正出路。所以以后我还会快乐,也还会有伤感的时候,但这快乐伤感却是实实在在的与从前不同了。
‘??br>另外就是,按照这个观点推论,看一个社会安定的程度,可以反向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个体之间不公平的程度也就是社会是否太平的晴雨表。
‘??br>09/10/2004(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天隅之城•美国故事》第一部 岁月的泡沫(1)
《天隅之城.美国故事》第一部 岁月的泡沫(2)
《天隅之城.美国故事》第一部 岁月的泡沫(3)
《天隅之城.美国故事》第一部 岁月的泡沫(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