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网外变网内 节费电话诱客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刘力仁╱台北报导〕节费电话的崛起,主因在于一类电信业者通话费居高不下,消费者因此宁愿冒着通话品质较差、甚至业者恶性倒闭风险,预先缴费购买节费卡或安装节费盒;电信业者透露,消费者选择节费电话,和以前相较,最多可省5成电话费,费率如此优惠,根本不愁没有客户。

让一般消费者好奇的是,节费电话究竟是透过何种管道来节费呢﹖

用批发价买断时数

电信业者表示,二类业者通常的作法是,向一类业者大宗批购通话时数,例如一次买断1万分钟,由于这类批发价通常不到一般费率一半,像是一类电信业者原本1分钟收费6块钱,二类业者向一类业者批发价为1分钟2块,再以1分钟3元卖给消费者;而二类业者从中赚取1元差价,消费者1分钟则省3元,大家都有利可图,二类电信业者更从这里发掘出“生存空间”。

网内互打再赚一笔

其次,利用层层转接,将原本“网外互打”通话利用“行动电话转接器”转变成计价费率更便宜的“网内互打”,二类业者从中再赚一笔。

电信总局公众电信处科长李明忠也指出,一般通话模式为发话者拨出号码,透过一类电信业者机房,转接给受话者,费用分为网内或网外计费,而网外费率高于网内。至于“节费电话”则是发话者先拨打二类业者提供的节费门号,透过节费业者提供的“节费盒”或所购买“节费卡密码”,进入二类业者设定节费系统,由二类业者负责转接,二类业者再将此通话透过“行动电话转接器”,转为计费较便宜的网内互打,从中再赚一笔。

一类电信用户流失

不过,长久下来,也会出现另一种“负面效应”,二类业者透过“节费卡”或“节费盒”通话方式大赚钱财,除造成一类电信业者用户流失,另外“行动电话转接器”将电话转变网内互打,也造成一类电信业者损失通讯费、转接费,但因二类电信业者大宗采购的通话时数量,相当可观,一类电信业者也不太敢得罪二类业者,对他们是又爱又恨。

新闻辞典 – 第二类电信业

根据电信法规定,电信事业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电信事业。

第一类电信事业指设置电信机线设备,连接发信端与受信端之网路传输设备者,执照发给采“特许制”,而第二类电信事业指第一类电信事业以外之电信事业,执照采“许可制”。

对民众而言,要区分一类及二类并不困难,知名度高的电信业者如中华电、远传、台湾大哥大、亚太、和信、东信、泛亚、威宝都是一类电信业者,其余都是二类电信业者。

要从事节费业务的二类电信业者,必须拥有电总核发“单纯语言转售”服务执照,电信总局公众电信处李明忠科长表示,目前约有7、80家电信业者可合法经营“语音单纯转售服务”,只要业者不违反电信法“不明话务”、“互联”等规定,“节费盒”也通过电信总局形式认证,电总并不会加以取缔。

(记者刘力仁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