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纽奥良 只能力求降低风险

标签:

【大纪元9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文集华盛顿特稿)卡崔娜飓风灾后紧急救难渐告一段落,接下来浮现的一个大课题是纽奥良等灾区如何重建。虽然有不少人质疑在先天不良的地方重建城市并不明智,但看起来重建是势在必行,大约只能力求加强防风防洪措施,尽量降低风险。

港都纽奥良大部分地区低于海平面,最低洼的区域比海平面低九呎 (约二点七公尺)以上,靠的是五百多公里长的堤防将周围的湖水及河水挡在外面。卡崔娜飓风吹袭下,堤防多处崩溃,大水灌入,纽奥良有百分之八十泡在水里,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灾难并非不可预期。纽奥良处于飓风带,但堤防的设计只能抵挡三级的飓风,而卡崔娜登陆纽奥良时,风力达四级。过去运气好,即使遭遇飓风也没有崩堤,这次运气没有那么好。换句话说,过去没有遭受这样的灾难,靠的是运气;早有研究报告指出,遭到这种灾难,只是时间的问题。

  因此,在全城大半毁于强风恶水之后,如何重建纽奥良成为一个争议性议题。美国众议院议长哈斯特尔特在灾后三天救灾工作仍在混乱中进行时就提出质疑,表示重建一个低于海平面而可能再遇灾难的城市没什么道理。此话一出,他被骂到臭头。纽奥良市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布朗柯指责哈斯特尔特是在落井下石,要求他立刻道歉。哈斯特尔特的办公室只好赶快解释说,他的意思不是不要重建,而是不宜完全照原来的样子重建,要考虑如何重建才会更安全。哈斯特尔特后来又说,虽然有权决定纽奥良前途的是路易斯安那州,但需要先做仔细的分析,或许分析后会有不同的结论,例如重建一个较小的纽奥良,但在投资大笔金钱下去之前需要先花一些时间去想清楚,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做。

  有人说哈斯特尔特说这个话的时机或许不恰当,但他讲得没错,如果按原样重建,很可能让纽奥良再次遭到毁坏性的灾难。美联社发布的一项美国民意调查也显示,百分之五十四的受访者认为重建纽奥良时,应放弃容易遭遇水灾的地方,迁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华盛顿邮报也发表社论表示,灾区居民会想要按灾前的样子重建家园,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去的教训显示,不应这样做。纽奥良市、路易斯安那州和联邦政府必须思考一些困难的抉择,包括最容易受灾的地区该不该重建?该不该让城市周遭已消失的沼泽和湿地至少有部分恢复旧观,以利疏洪?

但从美国历史看来,灾难后的都市,就地重建才是常态,迁徙并不常见。曾有少数村镇在水灾后迁离低地和疏洪平原,到附近较高地点重建,例如伊利诺州的威梅尔镇 (Valmeyer),但该镇人口只有近千人,和人口四十八万余的纽奥良比较起来,困难度不能相提并论。

  比较接近的例子应该是地震后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灾难之后,美国人都在处于地震带上的原地重建了都市。看起来纽奥良大概也会这样做。除了当地民众的期待及近三百年历史的感情因素之外,论者认为,作为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物资的进出海港,纽奥良港有不可替代的经济和战略价值,而港口要存在,就必须有支撑港口的城市存在。

  纽奥良重建时或许会有些微的调整,例如像华盛顿邮报和很多专家所建议的,放弃最危险的地段,让出一小部分低地供疏洪之用。不过由于根本的问题在于纽奥良大半低于海平面,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增加堤防的防风强度。除了大量的经费,这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更何况,就算强度增加了,谁能保证下次有四、五级飓风来袭时,数百公里长的堤防不会出一点问题而带来灾难。但如果要在原地重建纽奥良,这将是必须承受的风险。

相关新闻
万人留灾区 将强制驱离
美环保署:纽奥良洪水含超量大肠杆菌
纽奥良发现22人绑成一串逃命仍被淹死
强制撤离纽奥良居民的时机不断逼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