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拼外交 随团记者克服挑战回忆难忘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台北二十九日电)为了拼外交,总统陈水扁缔造台湾元首有史以来出访次数最多纪录,随团记者也不遑多让,想尽办法在艰难环境即时传回新闻,不但在专机上大抢卫星电话,还首创成立空中剪接室;每次均随团携带微波接收碟,即时传送新闻画面,当时克服许多挑战,也留下难忘回忆。

陈总统自二OOO年上任以来,为了“让台湾走出去”,致力推动元首外交,至今已出访九次,刷新中华民国元首出访次数、飞行哩程数纪录。记者随团万里苦行采访,背后有不少心酸又难忘的小故事。

台湾邦交国多位于中南美洲、非洲、南太平洋,距离遥远,媒体记者首先要克服水土不服、时差、睡眠极少等难题,再加上传播通讯科技设备多半远不如台湾,要即时传回总统出访新闻画面及报导,面临重重挑战。

以陈总统二OOO年首次出访非洲、中南美洲为例,出发前必须先吃奎宁、施打黄热病等预防针,可能会产生头昏、四肢无力等副作用,有些记者不巧在抵达非洲之际,病情发作,让采访作业备增难度。

此外,总统出访,会仿照美国总统搭乘空军一号作法,在专机上,与媒体记者一对一闲聊,或对着全团记者宣布重大消息。

有一次,总统在飞机上宣布取消汉光演习重大消息,当时正好是台北时间约凌晨零时,正是报社截稿时间,全团数十个记者立刻拿起座位上卫星电话,先刷信用卡再狂拨,但万万没想到,虽然每个座位上都有电话,却只有两条线路,因此,有人打了一、两个小时一直抢不到线路,或是通了,但没人接,几近抓狂。

经此教训,每次总统出访,记者团都会要求,拜托总统千万别在报社截稿时刻,在专机上宣布重大消息。

不少台湾邦交国没有电视新闻卫星传送设备,因此,每次总统出访,轮值电视台必须由工程人员携带小型微波接收碟随行。

因此,每次总统出访,各家电子媒体记者除了摄影、脚架器材,还必须携带剪接机,采访结束后,必须立即剪带、串带,再经由小型微波发射接收碟,把讯号发送到卫星上,再由台北接收卫星讯号,即时播出。 

陈总统二OO五年底出访,以十三天八国环球之旅,创下惊人空前纪录。其中,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印尼峇里岛都不在原本公开行程上,但这两处却又相当具新闻焦点,为讲究新闻时效,电子媒体首创成立小型空中剪接室,专机上完成新闻作品,下机后,立即传送。

以卫星传送电视新闻,有时也会发生预想不到的意外。总统去年五月出访南太平洋友邦马绍尔、吉里巴斯、吐瓦鲁等国,一连串意外,让总统出访新闻一直登不上电视。

总统当时在专机上出乎预期、首度对连宋访中、连胡会发表重大谈话,电子媒体只能在过境关岛时,委托新闻局紧急联系卫星公司,代传带子,好不容易联系上卫星公司,但因系统不合,未能把新闻画面传回台北。

随后,总统出访马绍尔、吉里巴斯,卫星传送再度发生问题。

除了要克服技术问题,陈总统出访,不仅行程密集,涵盖范围也相当广泛,多令媒体吃不消。二OO三年总统先到纽约,再到巴拿马、阿拉斯加,短短七天行程,跨越温带、热带及寒带。

陈总统二OO五年底的十三天八国环球之旅更是经典,过境迈阿密遭逢飓风,在安克拉治游冰河、在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看沙漠、因台风来袭,被迫转往充满阳光的峇里岛停留八个小时。

短短时间,跨越温度如此悬殊地区,因此,没有带厚重外套的随团记者,只好把专机上的毛毯带下机,只见每个人都披上相同毛毯,因而戏称为“毛毯团”。

在政坛中,陈总统向以旺盛体力著称,出访时,白天有密集官式行程;晚间,随兴所至,总统偶尔与记者浅尝小酒夜叙,但夜叙后,却是文字媒体工作重头戏。

因此,没多久,随团记者一个个都长出熊猫眼,陈总统还戏称为“熊猫团”,再加上友邦国家多半阳光毒辣,每个人都黑了许多圈,令不少女记者相当痛心,有人就当面向总统陈情,希望送给大家美白面膜。

总统以铁人行程为台湾拼外交,创下许多台湾第一;随团记者为了拼新闻,当时工作虽然又累又心酸,却也缔造不少纪录,留下难忘的回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