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热情李远哲 卸任是奉献新起点

标签:

【大纪元10月2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郭怡君/特稿

刚卸任中研院长的李远哲就读高三时,妈妈常担心他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李远哲反问妈妈:“你觉得我是笨小孩吗?”妈妈回答:“你很聪明而且很用功。”李远哲就说:“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就表示台湾有很多人比你的小孩更聪明或更能干,你应该为整个台湾高兴才对。”

满怀理想 工作拼老命

李远哲就是这么一个满怀理想的热血份子,在太太和中研院同仁眼中,他的作息根本是“拼老命”,从五十七岁半到七十岁的生命,几乎每天都忙到半夜两点才睡,午饭、晚饭常搭着会议及晤谈,坐车和坐飞机的时段也拿来拟讲稿。

除了靠定期运动维持体力,对故乡的强烈使命感,更是李远哲负荷“超人作息”的关键,他的卖命也确实让中研院脱胎换骨,从过往被外界讥为养老院的象牙塔,蜕变成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台湾最高学术殿堂。

虽然台湾整体研究环境不如欧美先进国家,教授薪资又远逊于邻近的韩国、新加坡与香港,但李远哲十二年来仍为台湾挖回不少重量级的海外华裔人才。

“就因为台湾还不够理想,才更需要你回来帮忙!”李远哲这句话,打动不少出身台湾的海外人才,他自己放弃美国籍和优渥研究环境回台服务的实际行动,及“三顾茅庐”、尽量为对方设想的礼遇精神,便是最具说服力的说帖。

不计毁誉 责任身上揽

李远哲遇到问题绝不袖手旁观,总爱挽起袖子亲自设法解决,各种团体找他帮忙,只要排得出一点空档,他都不忍拒绝。影响层面越广的问题,他越觉得有责任协助,从教育改革、灾后重建、SARS防疫,乃至降低入侵红火蚁肆虐,李都曾参与其中。

赞成者肯定其古道热肠,反对者则斥为多管闲事,但无论外界评价如何,李远哲都不改满腔热情。

九二一地震发生后,在社福团体的力邀下,李远哲出马担任全国灾后重建联盟召集人,几乎每周都利用公余时间和参与灾后重建的社团开会研商,必要时也深入灾区了解实况,因此在南投认识几位受灾的独居老人。当九二一逐渐被外界淡忘,李远哲每到溪头参加吴健雄科学营时,仍不忘顺道去探视几位老人家。

顶着诺贝尔化学奖的光环,学术的李远哲是无庸置疑的,但返乡这十二年间,政治的李远哲同样曾动见观瞻。一九九四年,他接受李登辉总统延揽回国接掌中研院,从此同步与台湾政坛结下不解之缘。

在学而优则仕的社会传统观念下,李远哲曾两度被提上行政院长的名单上讨论,一次是一九九六年李登辉竞选成功之后,一次则是一九九七年上半年,李登辉亲自把李远哲请到官邸中游说,但并未成功。

坚持不入政治厨房的李远哲,并未因此减少他与政治的连结,最撼动政局的当属2000年总统大选,他向李登辉递出辞呈,出面筹组国政顾问团公开支持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创造出临门一脚的翻盘效果,当年陈水扁在国民党分裂下“意外”当选,完成一党专政五十年后首度政党轮替。

陈总统上台后,李远哲的政治角色更为鲜明,他成为新政府的两岸小组召集人,积极为如何“突破”两岸现况献策,两岸事务涉及台湾内部最敏感的地带,谋取最大公约数一向是艰钜的工程,李远哲的投入,不免让他怨谤上身,遭受不少质疑与挑战。

这段期间,李远哲向陈总统转来若干对岸讯息,而李远哲几次赴中国开会,圈内也时有耳语出现,由于未具民意监督机制,其行受到政界侧目。

讲信重义 但谨守分寸

类似的情况,早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机时也曾传出,当时的总统府证实接到李远哲由美国打来的电话,表达他愿意到中国为缓和对峙沟通,但为李登辉婉拒。

民进党执政六年,李远哲的心境几度转折,2004年阿扁竞选连任前夕,受到陈由豪隔海爆料,选情高度紧绷,李远哲出面召开记者会相挺,展现他的道义。

然而,此后两年,扁政府深陷陈哲男事件、SOGO礼券风波、甚至国务机要费的纠缠,李远哲心情荡到谷底,几次与朋友深夜长谈抒发情绪,不免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错误判断?

不过,李远哲毕竟不失君子本色,在政局最动荡的时刻,他维持知识份子的高度,选择不介入政治操作,更不超越司法进行价值判断,保有了社会对他的敬重。

今天,李远哲荣退中研院,为建立制度起了开端,相信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李远哲的另一番奉献与耕耘也才要起头,绝不会是终点。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谁是台湾高华德? 国民党团:林义雄站出来
李远哲直指媒体说谎  不希望见到天下大乱
报派中间人 李远哲:媒体都在说谎
公视明播李远哲的纪录片  追忆在美32年生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