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双潭健康小站 进驻三义客家书院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张勋腾/三义报导〕三义乡客家书院整修完成后,因使用率不高,被质疑是“养蚊子”,三义卫生所利用该空间做为双潭村健康小站,昨天揭牌启用;附近老人们说,以后就可就近量血压,相当方便。

位在三义乡双潭村的客家书院已有120年历史,清末秀才吴秉睿在此开办私塾,成为地方教育场所;民国20年至50年代,吴秉睿之子在此经营“精米所”(即碾米厂 ),成为三义聚落的集谷中心,一直到民国60年吴秉睿之子去世后,“精米所”才结束营业。

民国90年间,吴秉睿之孙、也就是铜锣乡文林国中校长吴景丰,对客家文化传承有深切的使命感,慷慨捐出此栋两层楼古厝成立“三义客家书院”。

三义乡公所前年向行政院客委会争取180万元经费进行修建,工程于前年11月完成,一楼为可容纳40人以上的教室,二楼展示古文物及老照片;整栋建筑代表客家聚落意象,相当醒目。

落成后,虽然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参观,因使用率不高,被地方人士质疑是“养蚊子”,经三义乡卫生所争取,决定在客家书院内成立双潭村小站,每周二、四提供附近老人量血压、体脂及血糖服务,平常还是开放参观。

每周二、四 健康服务

双潭健康小站昨天由乡公所秘书宋国祯、乡代会主席郑淑如、双潭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徐振芳共同揭牌,健康小站志工2、30人共襄盛举。

前双潭村长吴兆梅说,书院兼做健康小站,不仅可提高使用率,也不会被外界批评沦为“养蚊子”,可说是一举两得,希望相关单位能再补助一些文康设备,成为社区老人休憩场所。

书院小档案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跟一般的学堂、私塾不同,是以收藏图书和教授专门学问为主的地方,每一所书院都是当地教育和文化中心,早期书院多由官民倡建,主要在传授知识学问,并无任何学位与资格,与注重科举考试而教育的官学,有很大差别。

台湾的书院以康熙22年设立的台南西定坊书院最早,全台最多曾有60几所书院,现仍然存在的书院建筑,都成了珍贵古迹,像台北县泰山乡明志书院、澎湖县文石书院等。(资料来源:摘自网路 )

活化闲置公共建设 考验执政者

 

记者张勋腾/特稿

三义乡客家书院虽然开放参观已久,但因乏人问津,遭地方人士质疑“养蚊子”,客家书院昨天起摇身一变、增加“社区健康小站”的功能,多元化使用已获得“一举两得”正面回应;县内闲置公共建设不少,如何再利用考验执政者的思维。

民选首长与各级民代常以争取地方建设为要务,但有些建设在经费落袋、兴建完成后,因为没有及时提出营运管理计划,久而久之沦为“养蚊子”的闲置空间;过一段时间后,行政单位想重新再利用时,又要花一笔经费整修,“冤枉钱永远花不完”。

三义客家书院日前被媒体及地方人士质疑“养蚊子”,“社区健康小站”如今进驻书院,不但赋予书院多元化用途,更可摆脱外界“养蚊子”刻板印象,这已获得前村长吴兆梅等地方人士“一举两得”的肯定。

县长刘政鸿上任后,责成专人调查县内废弃工厂,盼透过整合及都市更新等方式,让废弃工厂再生利用;相同的,县府也不妨再调查县内各地闲置公共建设,注入新的发展泉源,给纳税义务人合理交代。

县内闲置的公共建设颇多,随着政府财政困窘,建设经费争取愈来愈不容易,辛苦挣来的地方建设,更应善加管理维护才是,各级民代应善尽监督责任,严格督促行政单位找出“养蚊子”的症结,让闲置的公共建设再活化起来。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