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冠军处境坎坷:体育机制转型之痛?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3月30日讯】(亚洲时报记者文四宝3月30日撰文)近日一则关于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现年35岁的邹春兰,为生活所迫在长春市一家大众浴池打工的新闻报导引起舆论热烈反响,中国退役运动员的生活状态再次受到关注,而中国现行的体育机制就成为众矢之的。事实上,邹春兰的遭遇在中国体育界并非少数,在中国现行的体育机制下运动员就被训练成为“夺金机器”,一切以国家为本,以金牌为本,而个人利益在所不计,这显然跟胡温新政下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格格不入。

据中国国内媒体《新京报》24日报导,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现年35岁的邹春兰,为生活所迫在长春市一家大众浴池打工的故事全国冠军靠给顾客搓澡过活,夫妻俩住在浴室提供的5平米小屋内,午饭就是白菜和米饭……而十几年前的邹春兰却是闪耀体坛的全国举重冠军,打破过全国纪录、世界纪录。1987 年到1990年间,邹春兰在女子小级别的比赛中数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

与昔日的荣耀形成极大的反差是退役之后如今邹春兰的窘迫。报导指,由于常年从事体育训练,邹春兰把学业彻底荒废了“我现在只有不到小学3年级的文化,拼音都不会。”报导引述邹春兰表示。而除了没有文化,她还缺乏一技之长。长期进行举重训练,邹春兰在实用技术方面没有任何专长,改行学别的又很慢……离开举重运动后的邹春兰感到举步维艰。而除了生活窘迫之外,邹春兰还得面临因为早年训练留下的严重后遗症,据报导,由于当年训练期间,由于训练初期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某些低劣药物,邹春兰身上有很多明显的男性特征,比如汗毛很重,声音沙哑,皮肤也像男性般粗糙,嘴唇周围的短须更是要及时处理,这让邹春兰始终没有摆脱自卑心理。为了保持女性特征,邹春兰需要不断服用雌性激素类药物,这让她花费了不少钱,但是收效甚微。

邹春兰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现行体育机制下退役运动员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据《中国青年报》报导引述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中国体育看重的是奥运会冠军和全运会冠军,特别是重竞技这种专业性特别强的项目,如果没有这两种金牌,退役以后的日子肯定难过。” 按照极端重视奥运会和全运会金牌的逻辑,像邹春兰这样的全国锦标赛冠军自然不会受到任何政策上的照顾。

事实上,邹春兰的遭遇并非少数。之前更轰动的例子是2003年6月,辽宁省前亚运会男子举重冠军才力,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病”去世——当时才力退役后一身伤病没钱医治,正式工作则是辽宁省体运动技术学院保卫处的门卫;除此之外,见诸于媒体报导的个案还有:曾经夺得女子技巧世锦赛冠军的刘菲,2000年退役后几年之内都没有正式工作;前国门张惠康如今贫病交加;女子柔道冠军高凤莲甚至要拍卖自己的奥运会金牌来获得相应的生活费用……而有更多个案可能并未为公众所知,在这许多冠军的身后,那些根本没有冠军头衔的普通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活更是艰难。

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统计,基层体校小运动员人数已达数十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在专业体校训练体制下,文化课学习并没有被提到相应的重视程度。这种“重体轻文”的直接后果就是运动员退役时面对社会无所适从。

“冠军搓澡”事件经媒体报导后引起广泛关注,舆论更将矛头直指现行的中国体育机制。
《中国青年报》评论文章提出疑问“求是竞技体育应以何为本”,文章指出金牌成了退役运动员的痛苦回忆,是一种令人伤感的讽刺。

《京华时报》评论文章则提出“该对现行的国家体育机制进行反思了”,文章批评,国家在体育系统的大量投入,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奥运金牌去的。在这种异化的体育机制下,每位运动员也被异化成“夺金机器”。

《东方早报》就指举重冠军成搓澡工是中国体育的警示标本,评论表示,邹春兰的遭遇直接暴露了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巨大弊端,击中了竞技体育界“赢者通吃”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不公平软肋,同时也使竞技体育界只重体能训练而忽视文化教育的急功近利做法大白于天下。

《南方都市报》评论文章就提出竞技体育运动应该职业化,要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是使之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机器。金牌固然重要,但以国家巨额投入和运动员生存技能缺失为代价的金牌,对中国的体育事业的意义是有限的!

值得提一句的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谈到对退役的国家运动员的生活保障和安置问题时表示,对退役运动员的生活保障“有法可依”。(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职棒大联盟老将葛利森宣布高挂球鞋
蓝委吁政府成立国际标准赛车场
NBA西区冠军排名战 马刺领先小牛
UBA四强激战  北体和辅大31日争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