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原住民女性剧场 呈现当代部落妇女生命经验

【大纪元3月8日报导】女性撑起半边天 妇幼节省思系列专题 (八)(中央社记者吴思玮台北八日电)有四个幼龄孩子的原住民妈妈说,“为什么每一次和原住民有关的艺文活动都是唱歌跳舞,为什么我们在公开展演时,一定要穿原住民的传统服装,那些日常生活的样子怎么都不见了”?高雄县三民乡的五个二十五岁到六十三岁的原住民妇女运用剧场语言,呈现当代部落妇女的生命经验。

去年六月,高雄“辣妈妈剧团”和两个高雄的原住民妇女组织“高雄县原住民妇女成长协会”和“高雄县原住民妇女永续发展协会”共同酝酿了八个多月的剧场故事,从原乡部落妇女的生命经验出发,制作出“嬉依阿儿‧度sial tu 2006部落Cina嬉戏巡回公演”,并从今年的二月到四月在台湾北、中、南演出。

这次的公演是“妇女权益促进发展基金会”和“高雄县文化基金会”赞助,由“辣妈妈剧团”团长孙华瑛担任导演,剧本都是由五位原住民女性演员集体在剧场游戏里创作而出,也尝试运用“一人一故事”的方法,学习“聆听别人,给予回应”的即兴创作。

当各界在举办妇女节相关活动时,故事的主人翁却是五个不同世代的部落原住民妇女,说出自己内心的所想,其中,六十三岁的阿姨孔金治(南邹族,卡那卡那富群)展现出长辈期望能将传统手工艺传承给年轻人的心情;四十五岁的皮雕创作者挐吾(南邹族,卡那卡那富群)忆起当年儿时所见的部落光景,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溃败,发出的无尽叹息。

三十五岁的汉族媳妇莎葳(布农族)面临原汉婚姻的文化冲突,在光鲜的外表下,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心煎熬;三十一岁的辣妈阿布(布农族),从饮酒中,找到酒精与生活的平衡点,认为只要适当又不影响生活,小酌又何妨,反观她的丈夫,喝酒就忽略家庭,想试问男性该如何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法律系毕业后,舍弃寻求都市高薪工作的机会,回乡从事部落服务的二十五岁青年黟布(布农族)面对族人、家人的不谅解,走着步步艰辛的回乡路。

黟布表示,戏剧展演是部落妇女不习惯的说话方式,对她们而言是相当紧张的,所幸,目前在各地巡演的反应都不错,也激起其他部落妇女对戏剧展演的兴趣。

但是,黟布说,就她自身而言,演出不是为了要完成什么伟大的理想,也没想过要试图改变整个大社会,或是激发女性意识,只是希望能够藉由每一个故事演出,慰藉有相同经验的妇女。

黟布认为,部落的妇女们其实都是很搞笑的,虽然生活中各有自己的辛酸血泪史,但是,总会用乐观的态度面对。

她说,这算是一种“黑色幽默吧”,所以,这次戏剧的名称才会以“嬉依阿儿.度”(sial tu)这个在布农语中意指“很好、自由自在”的标题命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个属于部落妇女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