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富由俭 积砂成塔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靓慧/专题报导

说到要储蓄,很多人可能会质疑,手上的钱都不够用了,哪有多的钱可以存?理财专家提醒,许许多多的小钱,都是在不经意的状况下,从手中花掉,只要能够稍加留意、自我节制,一年存下数万元,根本不是问题。

根据Visa国际组织台湾区总经理麻少华的观察,许多年轻人每天的习惯性消费,很多都是不必要的浪费,举例说明:每天习惯购买一杯珍珠奶茶加炸鸡排,一天就要70元,一周就吃掉490元;如果一天再买一包20元的洋芋片零嘴,一周就要花掉140元;加上走过便利商店前的“扭蛋机”,随手一扭至少花掉50元;每周跟朋友拍一张大头贴又花了100元,全部加一加、算一算,一个星期竟支出780元,一年52个星期,总共就花掉了40560元。

麻少华说,这样的消费可以说全是非必要性支出,如果能稍有节制,例如一个月能省下二、三千元,无论是在银行存起来,或进行定期定额式基金投资,长期下来一定能累积一笔小财。

国泰世华银行襄理陈美娟认为,青年族群的特色就是“年纪轻、工作收入不稳定、没有太多资产”,因此,进行理财规划时,最重要的就是每月必定要有定期储蓄,有了收入以储蓄为第一优先考量,贸然地投入波动风险较大的投资工具并不恰当,应该是进行有规划的投资,建议可以将每月可支配所得中的固定比例,进行定期定额的共同基金投资。

陈美娟强调,储蓄的观念也应要重新加以定义,不是收入花剩下的“余钱才储蓄”,应该是“收入扣掉储蓄”后,余钱才可支出,也就是强迫自己储蓄,以预留3至6个月的“紧急预备金”,做为最基本的储蓄目标,如此才能应付万一换工作时的生活所需,尤其要注意投资的最高原则“有投资就有风险”,绝无必要用举债方式投资。

粉红Puki 传递储蓄观念

记者李靓慧/专题报导

过去几年,银行积极抢攻高获利的信用卡、现金卡等消费性贷款业务,让原本银行最原始的“储蓄”功能,逐渐被年轻人遗忘,为了让更多年轻族群“重建”储蓄观念,上海银行重拾90年前推动的“一元开户储蓄存款”精神,积极宣导储蓄的重要性。

推广储蓄 一元开户

创行已91年的上海银行,90年前有感于储蓄的重要性,在过去民众还不习惯与银行往来的年代中,他们首先推动“一元开户储蓄存款”运动,让民众只要拿着一块钱,就可以到银行开户存款,借此建立“积少成多”的观念。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现在到银行开户,基于作业成本的考量,许多银行的开户门槛都提高至1000元、甚至2000元,不过,年轻族群不愿储蓄,甚至透支消费,才是让部分金融业者最为忧心的部分。

要如何让年轻人建立“储蓄”观念,上海银行决定“投其所好”,以年轻人的语言与他们沟通,并且希望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让储蓄观念从小扎根,今年以来,上海银行推出名为“Puki”的小猪吉祥物,并且还架设“Puki”专属网站,以有趣的网路语言,传达储蓄、理财的观念。

改变观念 从小做起

根据上海银行的调查显示,目前40至55岁的父母亲,在19岁以下就拥有个人存款账户的比率,仅有25%;但他们11至25岁的子女,却有65%拥有个人存款账户,显示他们在父母的协助下,与银行往来的年龄大幅降低许多。

但是有了存款簿,并不代表储蓄观念已建立,因为多数年轻人不但是“月光族”(每月花光光 ),有的更是“日光族”(一有钱就花光 )。

上海银行副总经理陈善忠指出,储蓄首先要从记账开始,例如该行为小朋友设计的“理财记账本”,就是希望藉由简单的记账动作,开始建立“资产”、“负债”的观念,进而养成“有钱先存起来”的储蓄、理财基本动作,未来才不会成为 “日光族”。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