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黄营杉:积极管理管愈少愈好 要管到关键点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淑芳台北六日电)“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机制深受产业界关切,经济部长黄营杉今天在与厂商座谈时表示,积极管理是“管得愈少愈好”,重点是要管到关键点,确切的政策面审查金额门槛尚未定案,但将朝大金额方向研议;他也希望业者“谅解台湾与中国的特殊关系”。

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今天邀开小组召集人联谊座谈会,邀请黄营杉就进出口厂商关切的经贸议题进行双向沟通,行政院日前公布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机制最受关注,进出口业者提出的问题也相当直接、犀利。

有业者直接建议政府更改“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思维,重回“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才较理性,因为中国大陆已形成全球布局不可或缺的制造基地与未来市场,政府在政策形成前,应多与工商团体沟通,否则“有朝一日将迫使台商连根移植外地”。

有业者质疑“积极管理”配套措施为何由陆委会主导公布,而非由经济部研拟?这样制定的办法合宜吗?又为何仅适用于赴中国投资案?如果政府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与保障人民权益,而负起风险管理者的责任,到其他国家投资也应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进出口公会理事长许胜雄表示,当年经发会共识是“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政府现在改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根据美国产业团体的报告,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品出口国,其经贸地位难以忽视,基于比较利益与开拓市场考量,进出口业者也期待政府多与业者沟通。

黄营杉表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是国家订的政策,不是经济部订的,主要是希望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企业成长这三度空间中找到一个交集,政府的思维与一般企业不同,国家考虑的是产业发展、国内就业,以及中国与台湾之间的敌对关系,“请各位谅解台湾与中国的特殊关系”。

黄营杉说,去年台湾对中国投资占对外投资比重的71%,个别企业若要把鸡蛋全放进同一个篮子里也要考 虑,产业全球布局更不能“只布中国这一局”;而且中国也在不断发展,如果厂商需要以加工带动产业发展,加工的地区也应移动。

黄营杉上任时一席“管理要管到要害”的谈话引发争议,他今天解释,积极管理是“管得愈少愈好”,要管到重点、关键点,管得太多就一定管不好。目前政策面审查的金额门槛尚未定案,但一定是朝大金额方向走,否则担任审查会主席的他岂不是天天都要开会?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特定产业在台湾已无发展空间,非到国外去不可,而且要去中国,政府原则上会让它去;如果特定产业到中国布局可以创造更好的价值,政府原则上也会同意;但若产业技术快速外移到中国,提升中国的竞争力,回过头来可能损及台湾,政府就必须好好考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