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杜正胜:即使总统用词不妥 外界不必嘲弄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二十三日电)教育部长杜正胜解释成语“罄竹难书”意义成为箭靶,外界认为杜正胜“硬拗”,“拍马屁”。杜正胜今天上午表示,他是在讲真正的知识、典故,也只有聪明的人才会采用原始意义;即使陈总统用词不妥,外界也不必嘲弄。

陈水扁总统二十日化身环保志工,在沙滩净滩捡垃圾,提及台湾志工的善行时形容志工善行“罄竹难书”。杜正胜昨天在立法院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罄竹难书是指“事情多到用纸张都写不完”;媒体批评杜正胜“硬拗”、“拍马屁”,甚至有民众投书媒体,批评杜正胜是指鹿为马的“现代赵高”。

杜正胜上午在教育部举办的心理健康及咨商辅导研讨会致词时,为自己辩白说,陈总统感谢全国志工做事,用了“罄竹难书”这句话,即使外界认为用词不妥,也不必拿来嘲弄,“拿来嘲弄就是这个社会病了”。

杜正胜说,昨天晚上回家看电视,看到媒体记者访问小学生“罄竹难书”的意思,他说:“记者应花时间去图书馆找资料,怎么会去访问小学生?就连主播也严词批判”。这样的现象让他觉得,“就是这些人处理事情的方式及心态,造成台湾乱象”。

杜正胜说,“罄竹难书”这四个字的原意,没有褒贬,并非正面,也没有反面,只是单纯的说,用完了所有竹子,也很难写。他昨天在立法院的答询,却被媒体说成“拍马屁”,因此必须为自己辩白。

杜正胜强调,“罄竹难书”一词最早出于吕氏春秋,是在公元前三世纪,也是纸张发明之前;若用现代白话来讲,可说是“全部的纸张都用完了”,如果更“modern”一点,可以说“电脑的储藏量都用完了”,这才是二十一世纪年轻世代的词汇用语。

他说,这句成语经历史演变,才变成有负面解释意义的“死文字”,但聪明的人、了解的人,才会采用“罄竹难书”的原始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