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污染减少鱼回来了 淡水河鱼种新增34种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三十日电)淡水河流域淡水鱼的种类变多了。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今天公布最新的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生态效益调查结果,发现过去两年内,流域内的鱼种由整治前的十四种,另新增了三十四种,其中连不耐污的汤鲤也由河口回流,显示水质变好了。

环保署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五年,每年四次,针对大汉溪的浮洲桥、新店溪的秀朗桥及万板大桥、基隆河的百龄桥及中山桥、淡水河本流的红树林段与关渡大桥等污染负荷量较大的区域,进行二十二处次生态效益调查。

结果显示,流域内鱼的种类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一九八二年开始整治前的十四种,提升到现在的四十八种;其中包括了白鳗、六带(鱼参)、汤鲤、大口汤鲤、虱目鱼、头孔塘鳢等六种较不耐污的鱼种。

环保署水质保护处科长魏文宜表示,鱼种数量的多寡与河川水体的状况有关,从历年淡水河生物监测资料可以看出,淡水河鱼种的丰度及广度都已较整治前多,数量最多的鱼种又以乌鱼、豆仔鱼、吴郭鱼、鲤鱼、鲫鱼等周缘性淡水鱼最多。

进一步分析,鱼种以淡水河的本流红树林段至关渡大桥最丰富,当地水质的溶氧(OD)也由整治初期的1.44mg/Lg提升到近两年的2.15mg/L;生化需氧量(BOD)由13.32大幅下降为2.59;氨氮(NH3-N)由4.76下降为2.77。

鱼种的多样化代表了水质变干净。台湾水利环境科技研究发展教育基金会教育研发组长游进裕说,以过去淡水河较少发现、对水质敏感的汤鲤、大口汤鲤为例,愿意从沿海、红树林及河口,回游到这次调查的中下游区域,如果能够持续维持下去,二、三年后,相信还会有更多族群的淡水鱼陆续回到淡水河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