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社会百态——一百个细节(13)

标签:

【大纪元5月7日讯】

六十一 愚乐中国

这世上原本有娱乐,可乐着乐着就成了愚乐。记不清中国的愚乐何时兴起,也没想愚乐何时才会终结。也许愚乐就没有终结的那一天,因为它的生命力强啊。愚乐 让人不知道乐趣所在,却能一味地跟着愚乐。有的是政治的愚乐,有的是商业的愚乐,有的是文艺的愚乐,有的为了娱乐而愚乐,有的干脆因愚就乐。
愚乐已经是一个行业标准,不符合这标准就不能面世、出生。从影视到音像,从演员到主持人,哪一个没有愚乐专业的文凭,就必须下岗。于是,愚乐普及到了牙 齿、眉毛,还输入到农村,美其名曰:下乡慰问。愚乐的农村市场打开以后,愚乐才算有了本土资质,从而获得了“愚乐中国”的美誉。
愚乐也讲技术性。技术高超的可以把愚隐藏起来,只让人看到乐。乐就乐吧,却又时不时把愚的尾巴露出来,显得很真诚。愚乐还讲究大乐若愚,愚中取乐,寓愚于乐。那些嘉宾、客串大多就是这样,慢慢地蜕变成愚乐混子。

唱片公司用钱买来的排行榜,堪称是愚乐的榜样。它的衍生产品是各种音乐奖项,不到场者无获奖机会。多么赤裸裸啊。当它公布的结果恰巧符合人们的心目时, 它就成了娱乐。然而,它命中注定了就是愚乐。那些光彩照人的愚星们走在一条愚光大道上,愚记们纷纷上前采访一些愚闻。由此可见,娱是愚的教堂,而愚是娱的 圣经。
当年的样板戏可谓是愚乐的又一个典型。那么多好演员济济一堂,就是为了四场愚乐表演。那么好的唱腔,那么好的身段,那么好的亮相,都是为了愚乐一下革命群众。高大全的教条主义和时下的骚媚酷路线本来就是同门异派、异曲同工、不约而同。
至于电视节目,从策划到制作,从宣传到播出,一路愚乐下来确实很费了好一番心思,投入巨大、影响广泛,却如同军阀内战,丝毫没有历史价值。为了地盘,为了名利,为了万恶之源的收视率,就可以尽情地愚乐没商量。
中国足球的愚乐性和以上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黑哨、赌球、关联球、民主闹剧、恐韩症。足协为了愚乐顺利,对那些已经漏洞百出的问题不闻不问、不了了之,表现出大无畏的愚乐精神。

我们似乎对愚乐无动于衷,或者就是没脾气,放纵愚乐对我们生活的侵蚀。先是港台成熟的愚乐文化的侵袭,后来由于其过于低级而遭到淘汰。然后是日韩的愚乐 也跟潮般涌来,于是大街上出现了哈哈一族。接着大陆的愚乐工作者们也学会了,愚乐的大旗上出现了喜人的民族产业。就像我们思考肯德基的垃圾食品何以连锁畅 销,就想把民族美食也垃圾化。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我们拒绝一个愚乐节目的办法,就是选择另一个愚乐节目。我们拒绝一个愚乐电影的方式,就是去看另一个愚乐电视剧。久而久之,我们对愚乐产品不再有这是愚乐的反应,不再能分辨愚乐和娱乐。
那些报考电影学院、戏剧学院的,很多都是不爱也不善学习的,更别说思考、思想了。他们逃避高考,拚命挤进艺术院校,不过是想成长为一个把艺术转化成愚乐 的合格机器。那些艺术院校也逐渐设立了很多愚乐专业,教授这些专业知识的当然是合格的愚乐教授。当艺术院校变成了愚乐院校,我们会不会像司法腐败那样感到 异常地失望呢。
不,我们不会的。我们已经看惯了冯小刚的电影,接受了《和你在一起》的廉价感动,原谅了还珠格格穿着日本旗的时装,也认同了电影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愚乐形式,更对少年作家有了影视偶像一般的崇拜。我们在此之前很久就已经被愚乐化了。

周幽王伙同其爱姬褒姒愚乐了一把诸侯,导致了春秋战国的新时代。如今这些愚乐节目无数次地愚乐大众,却能岿然不动我自傲然。即使像烽火戏诸侯这样重大的愚乐事件,我们又何曾听到过批判的声响。万籁俱静,只是把红颜祸水论又一次老生常谈。
愚乐是不讲批判的。既不进行自我批判,也不批判社会,更不批判商业投资者。愚乐者自以为一切都是游戏,一切都是玩儿,一切都是在后现代性的演播大厅里制造的迷梦。于是,愚乐者就有了理直气壮的根据,可以肆无忌惮地把愚乐进行到底。
愚乐不仅不讲批判,而且还不断地生产着赞扬文章和花边八卦新闻。这些东西湿润着我们的眼眶,使我们匍匐在愚乐王国的国王面前。身体里的血液已经过了体外 的愚乐循环,五脏六腑都得到了愚乐的清洗。我们的感官外全部是愚乐的卫兵把守,我们的精神内也有了愚乐的总理主政,这很像日本人对满洲国的控制。

六十二 阴盛阳衰的历史使命

在以往的中国社会,男人就是男人,必须顶天立地、果敢机断、雷厉风行、担当责任。中国男人背负了沉重的历史负担,终于在十九世纪后期倒在了一个身为女人的慈禧的脚前。从此中国社会开始了阴盛阳衰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乾坤倒转。
中国的乾坤学说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历史观和人生观。看到竞技体育上一时女运动员成为夺金主流,就会由衷地感叹:阴盛阳衰。似乎阴盛阳衰是很不好的事情,是历史在倒退。
然而不要忘了,在中国,还有两类不那么男人的男人。一类是太监,一类是男优(男扮女装的戏子)。太监(宦官)历朝历代都有专权的,难道说历朝历代都有阴盛阳衰。完成下西洋壮举的郑和,也是明朝的大太监。而京剧的繁荣,更是和男优的努力密切相关。
正因为这套阴阳互补理论,才导致在男权的中国社会里女性的才能遭到压制。女人必须遵行妇道,必须由男人保护、受男人和长辈管教。
其实早在老子,就已经觉察认识到女性的特点和特殊能力。
《道德经》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我们谁也不说老子不是男人,没有男子汉气概,而是奉为大圣,甚至编排其为孔子的老师。
可一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行为的人,我们又会下意识地这样认为。老子哲学是阴阳学说的一部分,却从没有对提高女性地位有丝毫的贡献。它反被用来加强男权统治,并使得官场潜规则更加发达。
只到了清朝的慈禧时代,女性的地位才发生了悄然的改变。一个阴性的统治者,一个阴性的国度,一个个阴性的不平等条约。与此同时,放天足,女侠秋瑾,女子留洋,女性文学。一个阴盛阳衰的社会,恰也是一个女性得以施展才华的时代。
这种阴盛阳衰的潮流一直绵延到今。阴盛阳衰,才有了阴阳的调和。中华民族终于能够在世界上占到大国强国的地位,在国际舞台上也算是主角之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当我们重新审识老子、解知阴阳,到底什么才是阴阳的和平呢。

女人有男子气往往遭到赞扬,喻为“巾帼”或“不让须眉”。花木兰替父从军传为美谈,那些男子气的女强人更是女权运动追逐的对象。在世界女足运动尚处在奶 嘴阶段时,中国铿锵玫瑰的绽放一时把男足压得喘不过气来。等到玫瑰凋谢,是否我们能重新思考女权主义者们无意义的叫嚣。
男人若是女里女气,必会得到一顿痛扁。在这个不够宽容与如此荒唐的社会里,同性恋被边缘化和妖魔化。似乎男子的女性倾向就是罪过,不仅不值得颂扬,而且还要竭力镇压。
然而,正是那些要求变性的男子和那些在同性恋中扮演女角的男人恰如其分又入木三分地实践了老子的学说。
泰国人妖男儿身、女子貌,其光彩完全盖过了真的美女。光此一点,就可看出男性更有妩媚一面。他们肩宽脸大,四肢发达。自古以来,雄狮就比雌狮漂亮,雄鸟 就比雌鸟美丽。所以说,人妖恢复了动物界一向推崇的雄性美丽,真正还原了进化意义上的健美。这不正应了《道德经》章中的话:知雄而守雌。
近似 人妖的,就是中国的男旦了。历来男戏子的美貌都是同性恋的一个根源和诱因,也被无数庸俗的编剧搬上视觉的盛宴。可他们内心的独白却没有很好的开拓。他们与 人妖比较,更多了(性)文化的意义。看上去男戏子不容易遭到性侵犯,其实是同性恋的情结使得他们更容易走红。更加有趣的是,正是他们提高了京剧旦角的地位 水平影响并导致整个京剧行的繁荣。
阴盛阳衰并非坏事,坏就坏在我们不能深透其中的动态趋向,只是就现象而论本质。许多人本对阴阳转换的辨证关 系了如指掌,每日里朗朗上口地默念,却无法对现实当中的辨证实体(如:男戏子、男人女妆、男同性恋、不男人的男人等)持着喜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思想,也 不能把他们当作社会归复自然进化的表征。

六十三 当下中国电影六大规律

1、制作越大,片子越烂
小制作的电影,大家都明白不挣钱,也就豁出去了,实践一回上电影学院的初衷——为艺术。此外也没啥盼头,顶多到国外哪个集市电影节上获个奖也就罢了。所以,即使烂,也烂不到哪去。就像先锋戏剧,烂到看不懂为止。
可大制作就不同了。高投入制作大而烂的片子,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魔咒。以《无极》、《十面埋伏》为例,看到烂的地方才看明白,原来如此。雄厚的资金让导演脑子里的观念化成活生生的鸟人飞翔在电影院里,落到我们头上的却是一些干巴巴和湿乎乎的鸟屎。

2、 片子越烂,越要搞宣传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越搞宣传,说明片子越烂。如果烂片不宣传,肯定会烂在自己手里。与其如此,不如烂在大众心里。于是,前期宣传的任务就更重了,基本上 要把后期口碑上的负数全部背过来。于是,首映式格外隆重,生怕大家不知道这是部烂片似的。买通媒体,买通电影节评委,买通权威,买通放映档期,买通除去口 碑和良心的一切,直到烂掉。

3、 宣传越大,票房越好
最近大片搞的宣传攻势很像脑白金、新兴医院。那些烂片进行前期宣传所依据的传播学原理是:不看你怎么就知道那有多烂。它们基于受众的讨厌程度来博得眼球。 所以,人们必须要到影院去看这部预期的烂片,就像到周末相声俱乐部去得到预期的笑声、到长春二人转大舞台去聆听预期的粗口。
前期的媒体鼓吹得越美好、越邪乎,可以预见到的票房就越高。因为观众都想一探究竟,这大骗子到底玩的什么把戏。当一部电影被当成魔术、骗术来观赏,票房能不高吗。愚乐也是娱乐,呕像也是偶像嘛。

4、 特技不是为了感动人
没特技的,就不能叫大片,如同没丰乳的不能叫美女一样。可美乳是为了让人心情荡漾,特技却不是为了观众的心情着想。特能理解那些导演为什么要在大片里使用很多特技,就像政府机关要安装高档电梯、空调,配备高档轿车一样。
特技拓展了影片的时空,给人物的性格增加了可能。但大片里的特技就像美丽的烟花点缀夜空。等烧完了再看,该空的地方还是空的。可钱没了。

5、 导演兼编剧
导演为什么非得去参与编剧呢?肯定是觉得编剧的水平不够,说白了还是不放心,要把编剧也变成个演员,受他驱使。
于是编剧就只能听命,即使情节漏洞百出也得违心地说,
导演中心制!
导演有理!

6、 越是大导演、大制作,越容易被全国人民骂
上次骂《十面埋伏》的时候没赶上,这次一定要骂个痛快。《无极》无疑在贺岁档期给了人民一个开骂的机会,这才叫互动美学。一时间,举国上下,到处都是评论家在那里絮絮叨叨。
无极生太急,太急本无极,飞呀飞呀飞的。我们错怪张艺谋了,虽说他也是个烂片专业户。《无极》是一部科幻大片,是一部科学史的神话版,是网络游戏《无极》的前传,是中国杂技的汇报演出。
大愚若智,大骗子!
一部人人皆能骂之的电影,怎么会不盆满钵盈呢。

7、 还有什么规律,大家一起总结吧!

六十四 超级女声的金元政治

超级女声谢幕了,然而其所透露出的气息却愈加浓烈,其商业模式则更像是后继者的灯塔。
偶像的选举并不忌讳商业行为,只要有手机、有零钱就能为自己喜欢的超女投票。长沙一个大款竟也花了五十万买走一万张神州行卡,为他心仪的超女投票。时下 大多的议论都集中在了这上面,认为举办者和运营商靠小小的手机赚了愚乐大众的钱,而根本不认为这手机也是一个娱乐民主的终端设备。
可我要说,这实质上就是中国新时代金元政治的开端。
说到开端,凡事在中国都有个开端。有了开端就好办了,再往下走也仿佛如有神助。金元政治也一样,即使这是娱乐的金元政治。在每一个投票周期,每个手机号可以投十五票。这就是政治的规则。
有人说了,这实质上是娱乐传销,是大众用钱来买的民主。
可不要忘了,我国新时期以来的所有改革其实都是在以钱本位来替代官本位,以财富来抵消权势。超级女声也不过如此,又是一块新的政治试验田而已。

是的,超级女声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铜臭气。但这并不妨碍全中国的人喜欢那些超女。试想,这种铜臭气的节目、作品还少吗。把超女想像成纯洁的天使,那不过是大众当中某些人的一相情愿、一往情深,又何必要戳破呢。
大众若是把这一场热闹当成愚乐,倒是有乐在其中、其乐融融的可能。尽可以骂台上的李湘如何如何徐娘半老、如何如何疯子一样地抢镜头;尽可以数落自己不支 持的超女怎样地呆若木鸡、形同枯槁;尽可以在论坛、QQ、泡泡堂里相互攻击,要文斗不要武斗;尽可以乘着飞机来去追随着自己的草根偶像,为你喜来为你忧。 这当然只是最低的欣赏层次,也是那些凉粉、玉米、荔枝们乐此不疲的层次。
再高些的层次,就是把这一场超女秀当成一次商战演习,全面研究分析其 中的奥妙,进而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老板们需要超女那样的员工,能够在市场上具有振臂一呼的魅力;生产者则日思夜想着能诞生超女那样的产品,让消费者别无选 择;打工者则希望想唱就唱精神被汲取到企业文化当中,能够活得更轻松愉快,而且钱包更鼓;那些搞渠道的干销售的就希望自己能跟超女似的,到哪儿哪亮堂,人 人待见。当然,超女的精神是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完的。

再往上上层次的,就会把这场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演出当成极富政治内涵的戏 剧。娱乐民主,打倒权威,草根海选,体制革新。肯定很多人都憋着一泡尿,就是想在政治上发发言呢。想当年,播出了一部《走向共和》,就以为政治体制改革在 即了。这样的政治敏感的人在中国确实不少,而且人人似乎都有一肚子政见要发表。现在逮着了机会自然要说,而且都很慷慨激昂地振振有辞。
于是, 相反的意见也出来了。民主尚未建立,民主的批判者就已经蔚然成伍了。他们说这不是什么娱乐民主,而是民主秀之下的商业捞钱运动。在这些人看来,政治民主, 一定是很阳光、很清明、很两袖清风的。他们的想法真的比超女还幼稚可笑啊。于是,他们又会以反问的口气说,那么政治就必须是丑恶的了,民主就必定是另一个 金钱游戏了。
政治或许是丑恶的,但没有政治将更加丑恶。
民主或许是一场与超级女声同样的金钱游戏,但它毕竟有了一个可以不断改进的规则,毕竟讲究了人人皆可参与的平等性吧。
既然娱乐的金元民主出现了,我们就不妨接受它。只是那些疾恶如仇的人老是揪着这条惟利是图的尾巴不肯放,好像这件事有多邪恶似的。至于作秀,那更是政治当中常见的,何必把那个祖母级的粉丝折腾个底儿掉呢。
很可能,我们日后的民主生活也将从金元政治开始。虽然它是金元的,但毕竟还是民主的。我们还是做好准备吧。

六十五 新闻联播的金枝玉叶

我要感谢《新闻联播》这个每晚七点准时开始的节目。它仿佛就是我三十年经历的录音带,每当片头曲响起我就能想到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正在延续的青春。
在我还是“蜡笔小新”的时候,黑白电视里的邢阿姨就一派正气。如今我的电视机不知换了多少,可《新闻联播》的格调依然故我。
《新闻联播》可谓收视率最高的金枝节目,其主持人(播音员)也就成了玉叶般的人物。靠在《新闻联播》上露脸,成了腕儿。
可这些金枝玉叶实在是当党的喉舌当习惯了,全都不苟言笑,一副中山装的表情,让人难以下咽。正是吃饭的点儿,不免胃口大减,只得去看娱乐新闻。

众所周知,《新闻联播》先国内,后国外;先政治,再经济,后体育;每当新年、黄金假期临近,必有大量旅行旅游信息充斥版面,这根本就不是啥新闻,哪年都差不多,除了具体数字有些出入外。
而更为规律的是,每个省份似乎都有自己的拿手新闻,这很好地贯彻了中央对地方的倾斜政策。
对天津,以负面报道为主,谁叫你在北京边儿上玩儿龟兔赛跑呢。
对东北,每逢隆冬,就能看见一二领导与众多陪同、仆从前往百姓家中嘘寒问暖。
对山西,多是哪个煤矿又出事了、中央派出了调查组,或者就是打击车匪路霸。
对北京,以文化报道为主,又举行什么展览了,又有什么汇报演出了,可就是不报地点在哪儿,让人干着急。

每次看《新闻联播》,我就跟走进革命历史博物馆似的。
那些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词汇、句式和语气充斥着《新闻联播》的前大半段。各种天下大事按照事先定好的级别、顺序依次粉墨登场,等级森严。
领导接见外宾、发表讲话、开大小会议的场面把全国人民带到一场十五分钟的政治运动中。各个卫星频道大都要转播,使得全国各地在此刻平添一道政治的风景线。党对其所领导的经济建设、政治改革的政策、意见片刻之间传遍天涯海角。
《新闻联播》就是三十年一觉的中国梦,我们这个社会到底增进了多少呢。
我只知道,那些新闻系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新闻理论除了用来写论文别无它用。

一看《新闻联播》,我就像巴甫洛夫的那条狗一般联想到如下的事物:
还没完成的作业;
入团申请书;
工作总结;
汇报提纲。
为什么不能把《新闻联播》搞得有趣点儿,少一些那些和八卦差不多的统计数字,多一点主持人的笑脸和领导人与民同乐的镜头。
为什么不能把《新闻联播》搞得有趣点儿,少一些那些和八卦差不多的统计数字,多一点主持人的笑脸和领导人与民同乐的镜头。

为了让我们衷心热爱、已经陪伴我走过三十年风风雨雨的《新闻联播》好看点儿,我的建议如下:
1、 增加对腐败事件的报道,减少领导人出镜的频率;
2、 本来中国的会议就够多了,还是少报导会议好些;
3、 改变新闻稿的文风,多些文采,适当引入当下鲜活词汇;
4、 主持人的语气应该向《晚间报道》中的海霞学习;
5、 征求全国公民对《新闻联播》的建议。

最后是个请求:把片头曲换一个吧!

本文转自互联网,仅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有版权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络。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转自互联网论坛﹐未经本站核实

相关新闻
大陆社会百态------一百个细节(4)
大陆社会百态------一百个细节(5)
大陆社会百态------一百个细节(6)
组图:中国大陆社会百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