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黄土高原生态破坏发人深省

标签:

【大纪元6月28日讯】(美国之音记者:林森2006年6月28日华盛顿报导) 中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被称做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然而环保人士指出,黄土高原这一古代文明由于陷入了土地过度利用和贫穷的恶性循环,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悲哀。中国面临严峻的社会经济挑战,必须在经济和生态之间寻求平衡。

*贫穷与生态毁灭的恶性循环*

黄土高原是中国陕西省的主体部分,因当地的土质而得名。黄土高原横跨中国西北几省,占地大约4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约与法国的国土差不多。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是世界上农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

但是,目前居住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大约9千万人口却陷入了贫穷与生态毁灭的恶性循环。

环保人士认为,黄土高原生态的逐步恶化充份说明,人类长期生态保护意识的淡漠足以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刘登立:人类毁坏地球隔离碳元素的能力*

国际环保组织–中国环境教育媒体项目执行董事、美籍华人刘登立说:“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是人类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最大影响,这一过程造成了所谓碳失衡。但是,这个等式还有它的另外一边,除了向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碳以外,人类已经毁坏了地球为植物、动物以及土壤隔离碳元素的能力。”

刘登立在美国出生长大,从1979年开始就在中国工作,曾经是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电视台驻北京记者。

目前刘登立所任职的中国环境教育媒体项目与世界银行合作在中国推广环保教育。刘登立星期二在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介绍了关于中国生态破坏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记录片–《中国的悲哀,地球的希望》。

*极度贫困与物欲横流*

刘登立说,生态环境面临许多社会经济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世界人口的非持续性不断增长。

刘登立说:“贫富悬殊是中国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在黄土高原你会看到那些蹲在泥土路上无事可做、光着身子、没有食物、无家可归的人群。而在世界另外的地方却是物欲横流。”

*刘登立:改变生活方式是重要一环*

刘登立说,改变这些极端贫穷的人的生活方式是黄土高原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的一环。有9千万人口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他们大部分人都得依靠这块黄土地为生。但是,通过一些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可以使这一地区在继续维持农民生计的同时,减少耕作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世界银行所资助的项目表明,完全可以通过统筹安排的的形式,在短期内改变现状并且解决问题,比如禁止在斜坡上放牧、植树造林和以圈养家畜替代自由放养等等。

迄今为止,世界银行已经投入了大约5亿美元的资金与中国的财政部和水利部合作致力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护项目。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非洲湖泊水位越来越低
港学生多不知霍金
兰屿达人周日开讲 探索飞鱼的故乡
金门放流四十万尾梭子蟹苗复育海域生态资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