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通吃中日市场 郭忠产销凤梨闯通关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30日报导】水果销中周年调查采访(成功故事篇)(中央社记者李明宗台北三十日电)当多数果农只能将采收的水果卖给农会和盘商,赚取微薄的利润时,已有农民掌握生财之道,透过高级的水果品质、掌握外销通路、市场区隔,通吃中国与日本市场。台南县关庙乡的凤梨果农郭忠,就是一个农民兼经销的成功例子。

历经十天的豪雨侵袭后,六月中的关庙乡天空,又绽放久违的阳光,种植高达十几公顷凤梨的郭忠,暂时抛下农务,带记者参观他位于丘陵地的凤梨田。

通往凤梨田的农路,因豪雨变得松软,破旧的发财车驶过,地面凹陷倾斜,车身摇晃剧烈,震得台北来的记者胆颤心惊,郭忠却娴熟地驾驶着,沿路介绍他的凤梨田,下车后,一一细数不同的品种特性,仿佛每株都是他的亲生宝贝。

郭忠指着广袤的凤梨田,叨念大雨过后,一定要晚几天才能采收,以免凤梨水分过多,容易腐烂。所有农民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郭忠和大家一样,但特别的是,他令人咋舌的销售成绩。

郭忠的凤梨年销日本两百公吨,一箱十一元美金计价,高达约新台币七百二十万元。四年前试探进军中国市场,只有两百箱,那时从香港过去,现在一年有六个货柜,平均一年四千五百箱,一箱新台币四百五十元计价,也有两百万元营业额进账。

郭忠怎么办到的?首先是栽种作物特性。“种凤梨铁饭碗!”,郭忠这么形容凤梨,凤梨栽种过程中不怕日晒风吹,不担心狂风暴雨,产期产量固定、好预测。接下来,就是懂不懂得卖了。

说到这儿,郭忠说了一段“启蒙”的往事,“刚开始,一卡车凤梨卖给农会,才赚三千元;后来想想,何不学人在产业道路旁摆个关庙凤梨牌子自己卖,结果一卡车赚了七千元,这才想到,哇!原来自己卖可以多赚好多”,自此之后,郭忠开始自产自销,找到一个互相信任的经销商后,开始租地大规模种植,产量不及应付需求量时,自己当起盘商,“南部七县市的外销凤梨都由我负责”,自产自销,经营得有声有色。

现在的郭忠,只担心中国市场开放台湾十八项水果零关税后,农民一窝蜂热中中国市场,反倒让固有日本市场货源受到影响。“本来台湾锁定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市场,现在经销商抢着将台湾水果卖到中国,没货的时候,变成新加坡、日本断货,这些国家以后不买台湾水果,中国大陆趁虚而入,台湾就倒了”。

侃侃而谈生意经,郭忠懂得市场区隔与行销概念,事实证明,有生意脑袋的农民,可以快速适应外在艰困环境的变迁,一般的农民专心于农务,水果价格卖得好不好,无法操之在己,也没人帮他们。

别人担心农业技术外流,郭忠不怕,“同个品种关庙种与屏东种就是不一样”、“技术日积月累,与理论不一样,别怕半瓶醋的人把技术弄到大陆去”;有人提醒中国市场在成长,他很务实,视为市场之一,但产销过程、官员回扣等问题都不能不注意。

不懂行销,看不见市场,只知细心照顾每一分田是台湾农民的特性,却也有其局限;中国市场开放,对这些单纯的农民来说,究竟有多少获利?郭忠,终究是特例,对大多数的农民,农产品不是卖给农会,就是卖给经销商,帮助弱势的农民,政府该做的,不该只是老农津贴而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