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泄密打击声誉 台调查局宜检讨改进之策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0日报导】侦办刑事案件泄密影响系列专题之一(中央社记者陈亦伟台北二十日电)台湾台北地检署最近舍弃以往指挥调查局参与办案模式,首度动用检察事务官,配合政风人员查案,虽杜绝泄密传闻,但也凸显“检、调不合”疑虑。值得注意的是,台湾调查局干员是检方办案辅助利器,须服从检方指挥监督,因此,调查局若不改善此一日趋严重问题,恐将丧失机关自身定位。

北检最近针对缆车弊案发动搜索、约谈,动员八十位检察事务官、政风人员。虽然检方的说法是让长期缺乏实地办案检察事务官有历练机会,但多位基层检察官不讳言,就是因为先前检、调侦办多次重大案件时,发生“突槌”(诸如类似侦办进度外泄等情形),才令检方不得不“自立自强”。

以台开内线交易案为例,北检一名资深检察官表示,台开案可说是小道消息最多的一次弊案,如办案人员第一次搜索台开公司,搜索票才刚出门,检察官就接获媒体“查证电话”,许多消息都是先见诸报端,才传进地检署。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检察官指出,当检方还在为内线交易本案的搜证调查忙得不可开交时,却不断爆出“卖官”、“索贿”等其它枝节。由于报导内容与搜证多有吻合,令检方不得不怀疑是有调查局人员向特定媒体泄密,不但影响案件侦办,也让检察官哑巴吃黄莲。  

回顾去年高检署查黑中心侦办股市秃鹰案,检方就因担心“消息走漏”,婉拒调查局参与办案,而经台开案教训后,不但北检独立侦办缆车弊案,查黑中心这次调查国务机要费,也没有找调查局参与。

检察官改革协会召集人、高检署查黑中心检察官陈瑞仁就曾当面提醒新任的北机组主任林玲兰,调查局若不将近来泄密情况改善,未来在政府组织调整时,一定会被质疑机关定位问题。毕竟检察官才是侦查主体,未来最高检特侦组成立,若再加上成立廉政局,调查局角色被取代而裁撤不是不可能。

台湾法界人士认为,台湾司法检调是捍卫社会公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若因内部斗争或意识型态不合,轮流爆料,戕害的不光是司法体制,更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调查单位不可没有这样的认知,唯有依法办案、行政中立,才是确保组织完整的不二法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