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公开资讯建立公平油价机制 减少争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管中维台北二十七日电)国际油价大跌,中油二度调降国内油价,但消费者团体批评降得慢又少,双方引爆油价论战,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油价调整机制向来不够透明,主管机关有必要督促中油公司公开揭露油价及成本等资讯,并建立公正客观的油价调整机制,才能减少争议。

国际油价7月涨至每桶逾78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有如溜滑梯般快速走跌,近日更一度下探每桶60美元,各界强烈要求中油调降油价。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舆论压力,中油在9月14日、26日分别调降油价,累计汽油每公升调降新台币1.4元、柴油调降1.2元,但外界抨击降幅不够。

消基会认为,国际原油价格从今年最高价下跌以来,跌幅约20.4%,但中油汽油降幅仅4.9%,还有15.55%的降幅未十足反映,换言之,国内油价还有相当的降价空间,因而要求中油继续降价。

但中油公司无法接受,坚称购油价格是以买油装船前30天的月平均价格计算,不能以国际油价跌幅要求国内油价同幅调降。

然而,外界要求继续中油公司降价的呼声未曾间断,中油董事长潘文炎今天亲上火线,提出数据反驳。潘文炎认为,先前国际油价高涨,中油油价调幅不足,1至8月累计大亏254亿元,虽然经营环境艰困,最近仍二度调降油价,让国内油价维持亚洲邻近国家之中的最低价,中油已经尽到国营事业的责任,应该受到鼓励而不是责难。

消基会、中油对油价问题存有歧见,基本上,消基会站在消费者立场为普罗大众争取权益,而中油则站在企业经营角度自认委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各有立论与坚持,争论的关键在于国内油价到底有没有真实反映国际油价,甚至是中油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有无浪费而要全民买单的情形等等。

回顾近年油价调整过程,中油为了配合稳定经济,在国际油价上涨时,并未足额反映而调涨国内油价,导致严重亏损,最近好不容易国际油价下跌,中油购油支出减少,但碍于大幅亏损,无法快速且足额调降,在油价调整的拉锯战中,消费者、中油都不是赢家。

经济部日前提出浮动油价的机制,让国内油价确实反映国际油价也许有助减少争议,中油试办浮动油价调整机制,试行期间到今年底,国内油价随美国西德州中级原油(WTI)每周变动幅度计算调价金额,每周二下午5时公布新油价,并在公布次日零时起生效,希望借此让外界得以掌握油价资讯,但这些做为显然不足以让消费者全然信服。

基本上,清楚揭露油价资讯以及中油公司的成本,建立公平客观的油价调整机制,甚至延揽客观公正的学者专家订定公正客观的评估制度,让国内油价回归市场机制,真实反映国际油价成本以及中油公司的成本,该涨时调涨、该降时调降,才不会损伤政府与中油公司形象,同时兼顾民众的权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