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岱君解读蒋介石日记及时代意义

font print 人气: 5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吕海桑尼维尔报导)史丹福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应北加州中华民国军事院校校友联合会邀请﹐11月18日在南湾文教中心演讲﹐解读蒋介石日记及其时代意义。她表示,从日记在胡佛研究院公开以来,大多数看过蒋日记的学者,包括中国大陆学者,都认为他功大于过。北伐和抗日是蒋的大功,他最大的过失是失去了中国,造成中国大陆数亿人的痛苦。

郭岱君说,日记透露了先前不为人之的事情,澄清了误解,必然要触动中国历史的改写。她自己看了日记后才真正认识蒋,日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蒋介石。之前国共两方,一方神话他,另一方诬蔑他,但日记展现了一个真实、爱国、关心国家发展的蒋介石。郭岱君表示蒋介石几十年从不间断每日读书写日记,以及他时常反省与修身养性﹐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日记显示了对蒋介石的完整描述,纪录了他的缺点和修身、家庭生活、个人信仰、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过程、革命打仗的艰辛等多方面的大小事,从1915年至1972年每日从不间断。目前经修复已向公众开放的日记,已到1965年。

蒋日记澄清了一直被认为是预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转捩点中山舰事件,是蒋猜测别人要绑架他,和自己反复不定思想斗争的结果。郭岱君说,中山舰事件发生前期,蒋介石一直心里不安,认为别人要把他弄走。1926年3月19日汪精卫给他打了两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去俄国。平时中山舰接送蒋介石于广州和黄浦,那天人在广州的蒋介石,见中山舰自己去了黄浦又回来,使他心神不定,认为自己要被绑架,因此决定去汕头躲避。但半路他想到应该要继续革命,使他返回广州。在回广州的路上,蒋又触发了一个想法:我为什么要和汪精卫斗﹖这使他再次转返汕头。但之后,蒋又想﹕我为什么怕死﹖,最后蒋返回广州并扣押中山舰,逮捕了中山舰长李之龙等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份子,并责问汪精卫为什么要绑架他。后来,蒋介石才发现自己误会了汪精卫,中山舰事件不是预谋,但事情已经说不清楚了。

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载了自己不能被党内人士和学生理解的痛苦。郭岱君表示,满怀热情年轻的学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不向日本宣战,国民党左派也认为他抗日是假。蒋介石三十年代的日记中,返返复复记述了他对此的愤怒和羞耻。当时军阀割据的中国,除了黄浦军听他的指挥外,其他军阀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军队不受蒋指挥,直到1944年抗日快结束时,还是这个局面。蒋知道中日之战难免,但又深知当时中国军队远不是日本军的对手,中国要争取时间。所以已经是基督徒的蒋介石时常祷告,让神给予他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派人去欧美寻求援助,但又迟迟不正式向日正式宣战的原因。

日记中还澄清了外界一直误会、宋美龄去巴西的事实。外界一直认为宋美龄1946年巴西之行,是蒋介石与前妻来往,所以她避居巴西。郭岱君表示,事实上宋美龄一直有皮肤问题,有时晚上痒得不能入睡,因此蒋很关心,经常让她离开潮湿的重庆去昆明。宋美龄因皮肤病曾到世界多处看病,当时听说巴西有一个医生可以医治,所以由宋霭龄等几人陪同,去巴西看病。◇(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2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妍君北京二日电)今年初,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号称这是蒋介石日记首度在中国出版。不过,中国大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史研究者杨天石近日发表文章表示,这本书是篡改蒋介石秘书毛思诚所编“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等书拼凑而成,是“大胆作伪的欺世之作”。
  • 由于历史之复杂,历史人物之作为将于历史后来之演变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或是历史之果与历史人物所种之因,这彼此之间的关连又是为何?实在难以简单论断。这一点,文前所引之蒋介石日记,便表达得极为贴切。想来,蒋介石本人对于自身历史评价之极端矛盾,是有一定的预先认识的(值得一提的,黄仁宇先生对于蒋所说的“因果关系”所具有的史学方法意义,是肯定的)。
  • 蒋介石一生都在为“一个中国 ”而奋斗,但是中共并不能容忍他,更不会感谢他,而是时刻都在想着推翻他,甚至在肉体上消灭他。民进党的诞生就是中共当年为了反对蒋介石而鼓动出来的,这我早年在大陆时就有所闻。后来我到美国遇到一个为了逃避国民党迫害而移居美国的民进党员,他向我证实了这一点。早年民进党的活动经费,大半都是来自中共。没想到世事难料,民进党最后竟然演变成中共的对立面。
  • 蒋介石,曾被西方媒体评为远东地区骨头最硬的领导人,其性格坚强倔强,在日寇大举入侵的时候奋起抵抗。在外国人看来,抗战简直是发疯,可是他不畏强暴,宁肯战死也不作亡国奴,其性格之坚毅可见一斑。尤其是抗战前景最暗淡的时刻,连曾经的革命领袖汪精卫都投降了日本。其实汪精卫并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他曾经刺杀清朝摄政王,也曾在狱中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烈诗句。在我看来汪精卫只是对抗战丧失了希望,再加上对权利的欲望才走上了投靠日本的路,也许在他看来,他也是在救中国,不过他也许不了解或者说不愿意相信日本人的奸诈与无耻,以为他能够带给中国人民和平——没有奴役的和平,然而事实正好与他所想像的相反。
      
  • 自从中共在一九四九年打败蒋介石并取得对中国大陆的统治权以后,马克思主义便在中国大陆正式付诸实践。由于刚从战争中走来,中共还能记起他们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车拉肩扛送来的,还能理解并珍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尽管这时他们执政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但他们自觉自律地为人民做些好事的热忱,使他们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这也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人心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 首先来说一说“兵谏”的由来。历史上是没有“兵谏”这一说的,“兵谏”一词首先被张学良在“西安事变”的过程中提出来,按照中共一向的解说,是“爱国”将领张学良为了“劝”蒋介石抗日,因此发动了“西安事变”,通过武力进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因此,“兵谏”两字,在中共眼中,是大大的褒义词。
  • 每年九月,是联合国在纽约召开大会的日子。自从联合国在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逐出“蒋介石的代表”以后,加上蒋介石“汉贼不两立”,台湾就与联合国绝缘,后来连台湾记者都被禁足联合国﹗当时美国主张在接纳中国入会的同时,也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不用“中华民国”名称,也不保留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是没有被蒋介石所接受,原因有不同说法。总之,美国并不想彻底“出卖”台湾而找折衷的办法。后来卡特总统与中国建交后,美国国会通过的“台湾关系法”,显然也是一种补救措施,除了给台湾留活路,也是为了台海与亚洲的区域稳定,它事关美国国家安全。
  • 【大纪元10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十七日电)财团法人蒋渭水基金会今天举办“台湾空运文化的立体新世界”特展开幕,展场布置了台湾首位飞行员谢文达驾驶“台北号”在殖民政府日本东京散发请愿单的场景,谢文达哲嗣谢东汉也带着日本天皇御赐谢文达的银杯,及蒋介石赠与的飞行员短剑亮相,显见谢文达的飞行技术受高度肯定。
  • 蒋介石先生在二十世纪六零年代,以“复兴中华文化,光复大陆国土”为口号,所推行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对台湾在承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精神上,产生了一种移植“原生文化”的现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