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大学生为什么不能端盘子?

傅国涌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月6日讯】对中国人来说,美国大学生当风里来、雨里去的邮递员,曾经是那么不可思议。邮递员这个职业似乎与温室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挂不上钩。但是,自从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政策走向终结,通过读书改变社会身份,实现从下到上的社会流动的美丽梦想走到了尽头。在现代中国,上大学只不过是接受更高的教育,绝不意味着鲤鱼跃龙门,身价百倍。昔日的天之骄子,在就业问题上领教了现实的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每年都有近百万的毕业生面临找不着工作的困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的高健干起了“陪聊”,月收入仅够糊口;杭州《都市快报》刊登《为什么本科生大专生相继去端盘子洗脚》的整版采访,采访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开始在服务行业就业,包括在餐厅做服务员,在足浴按摩院做按摩师或足浴工,在商店做营业员。但是,大多数人称,这是无奈的权宜之计,一有其他合适的工作机会,就会立马离开。

本来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人拣垃圾拣成了首富,环卫工人和政府官员、银行经理一样,每种职业的存在都源于社会的需要,都应受到尊重。但大学生为什么不甘心端盘子、洗脚,不愿从平凡、普通的职业岗位上磨练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个人认为,至少可以在三个层面来看,一是观念上,二是心智上,三是职业技能上。

从观念来看,我们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严重束缚了一代代中国人,上大学就是要出人头地。退而求其次,是出国,所以辅导托福、GRE 考试的产业都成了暴利产业,红火得不得了。如此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如何让青年逆流而行?另外,现有社会发展高度不平衡,资源越来越往中心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集中或倾斜,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的,普遍不愿离开大城市,到小城市、县城或乡镇去工作,都挤在大城市,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找到满意工作的概率自然就走低了。现在的“民工短缺、大学生多余”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从心智上说,大学生从畸形扭曲的应试教育的路上艰难跋涉过来,人生以分数为中心,人格教育严重缺失,社会常识尚未健全,从教科书和考卷上认识的社会与真实的社会并不是同一回事。真实社会错综复杂、不断变化发展,而他们在最关键的青少年时代关在教室和校园里,一心只读考试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眼花缭乱的社会缺乏应有的认知和准备,心智上没有成熟,免不了在应对社会时的不知所措。一旦进入社会,就会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

从职业技能来说,现在有不少大学定位不清晰,它们提供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教育,既缺少务实的职业教育,又远离超越性的合乎天道人心的理想化教育,在“谋食”和“谋道”两面都不到位。

上述三个层面,技能是最次要的,因为技能可以在职业实践中得到锻练、磨砺和提高,最关键的观念和心智,却要靠整个社会风气的转换、基础教育和高考制度的改革。

2000年,我们的大学毛入学率达到15%,2006年达到21%,专家预计2007年会达到23%,这说明我们的大学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也就是大学是以培养普通公民为主要目标。精英也好、领袖人才也好,都只是大学的副产品,即使各领域的多数精英、领袖人才从大学生中产生,那也不是教育刻意培养的结果。

因而,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而言,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要落地,以避免期望值太高造成严重的心理落差。其实,一个人最终是否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实现最高的社会价值,并不取决于出身哪个行业。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的大人物,在改写历史的辛亥革命发生之时,还在遥远的美国一家华人餐厅里端盘子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兼职沦为免费劳工 北大学子走上维权路
【管理清谈】工作的道场
大学生暑期工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找到
华裔青年跨海金门担任英语史怀哲受欢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