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家长别光打骂管教 小心孩子产生暴力认同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9日讯】自由时报 文/柯俊铭

当孩子顽皮、捣蛋时,您会如何处理?曾有国外的调查显示,约有94%的家长会以打骂来管教。然而在台湾,或许仍存有“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体罚的现象恐怕更为普遍。但孩子真的会越“扁”越乖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一份不久前发表在“应用发展心理学期刊”的报告指出,体罚虽能立即抑止不当言行,清楚传达警告讯息,却往往只有暂时性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会伤害孩子幼小心灵,提高他们往后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风险,明显弊多于利。

在该研究中,美国新纽奥尔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Paul Frick博士等人,透过刊登广告招募到98位平均年龄为12岁的学童,并以问卷访谈与行为观察的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对象还包括参与者的父母。

起初,研究人员依体罚实际状况,将所有个案进行分组:

●“非体罚组”:未被体罚的时间至少超过两周以上。

●“轻度体罚组”:因一、两件事偶尔被体罚。

●“高度体罚组”:在许多情形下常被体罚。

事后统计发现,体罚的使用与孩子的生活适应有密切关联,尤其在被高度体罚、本身容易冲动与家庭缺乏温暖的孩子身上最明显。常被体罚的个案普遍有忧郁、低自尊、缺乏自信等表现,即使是偶尔被体罚者,也有类似倾向。

另外,结果也显示,以下的处分方法比起体罚还有效,且引发的副作用较小:

●隔离法(time out ):要求孩子至特定区域罚站或静坐,除反省思过外,也能避免打扰他人。

●劳动服务:如指派孩子从事打扫、清洁工作,藉以弥补过错。

●剥夺:暂时取消孩子娱乐的权利,如看电视、打电玩,待其表现好才恢复。

研究者表示,体罚长期以来都备受争议,甚至在奥地利、芬兰、德国、瑞典等国都已立法禁止。以往文献更证实,体罚下长大的孩童,“修理”后不仅未变好,还对暴力产生认同,导致其在愤怒或遭遇挫折时,也习惯以攻击、破坏来反应。

有鉴于此,当孩子不听话要惩处时,建议配合他们的年龄选择体罚以外的方式,并要当面告知原因,使其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且管教态度须始终一致,相信如此才能让孩子真正改过迁善。(本文作者为公职临床心理师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