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盐水桥南老街 走过兴衰再现古朴风味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十四日电)位于台南县盐水镇的桥南老街相传是台南县最早开发的商业街区,有“南瀛第一街”的美称,由于至今仍保有十多间具有百年历史的民宅,古朴的街景吸引许多电视剧前来拍摄;而在官方与居民联手进行再造计划之后,桥南老街成为盐水除了蜂炮活动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观光资产。

桥南老街约建于清光绪初年,临近盐水旧港,当时海上交通兴盛,往来台湾与福建厦门之间的商船常在此靠岸,造就小吃、建筑等文化的兴起,现在大家传颂“一府、二鹿、三艋舺”,其实还有个四月津,月津指的就是旧称月津港的盐水旧港。

当时盐水仅有的一座桥“兴隆桥”,明清时期是往来诸罗(嘉义)及台南府城间必经的要道,桥南老街因位于桥的南边而得名,居于海陆交通要道的桥南老街风光一时,因此赢得“南瀛第一街”的美称。

桥南老街后来随着月津港的淤积、及其他陆上通道兴起而逐渐没落,原本的商业街变成住宅区;不过也因开发脚步变慢、破坏减少,早期的商业街建筑物得以保留至今,也成为最大的特色。

全长四百公尺、宽六点八公尺的街道两旁可见流传百年的“泉利打铁铺”、旧清平社馆、李宅等十多间老旧“街屋”建筑。

街屋建筑通常分为三落,第一落的前厅是做生意的店面,前厅上方设有夹层可用来储放货物、主人还可在此透过楼窗观望楼下及屋外动静,成为街屋建筑的最大特色;第二、三落则是住宅空间,有天井或过水廊连接店面与住宅,功能与三合院相似。

桥南老街自开发以来未曾拓宽,完整保留了闽南式老建筑物的风貌,加上还有许多店家都是家传产业,近年来成为许多电视乡土剧的取景胜地。

街上现成的传统面摊、杂货店、以及卖豆花、面茶用的“担仔”,让剧组不用费心准备道具,就有极为真实的场景可用,居民还能充当临时演员;以前副总统吕秀莲的著作改编的“这三个女人”电视剧,也曾到此取景拍摄。

桥南老街居民在六、七年前发起老街再造运动,结合文史工作者、盐水镇公所及县政府各界力量,希望好好保存老街、老宅;在移除电线杆并挖除柏油路面后,改以红地砖和仿古艺术街灯取代,整修古井成为喷泉造景,吸引更多游客造访。

除了硬体建设之外,当地文史工作者在其中一处老宅成立“游客服务中心”、“桥南咖啡”,除提供贩售许多相关盐水旅游、文史、蜂炮DM简介、光碟等资料外,也提供盐水意面等小吃,也可预约导览服务。

经历过繁华与没落,桥南老街希望以原汁原味的古朴形象再出发,盐水小镇除了一年一度激情的蜂炮盛会之外,也有一个提供平日休闲观光、享受知性之旅的文化资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