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 对金融大海啸的经验谈

林保华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17日讯】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普遍被称为“海啸”而不是“风暴”。是不是海啸比风暴还厉害些﹖如果有坚固的房子,风暴还可以抵挡﹔海啸则从海平面而来,连根基都被冲垮,无人可以幸免﹖

从我个人来说,自从一九七六年到达“自由世界”以来,经历过香港八○年代因为中国要收回香港的金融风暴、一九八七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带来的金融风暴、一九九一年波斯湾战争的金融风暴、一九九八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及其后美国科网爆破的金融风暴、二○○一年的九一一金融风暴。对我打击最大的还是一九八七年的金融危机那么突如其来及处置失当而受创甚重。

一九八七年那次,我在香港,那时香港刚刚度过因为中国决定收回香港带来的金融风暴,股市、地产开始复苏,利息低而经济成长率高,市面一片荣景。我也刚刚赚到第一桶金而买了生平第一栋房子而成为“业主”。那次的金融风暴可以说是几乎没有预警,仅仅是因为美国的加息引发“程式沽盘”(我不知道台湾怎么称呼),十月十六日(香港是星期五晚上)美国股市大跌,因此香港出现“黑色星期一”(十月十九日),股市暴跌一成一。当晚美国股市再跌两成二,香港联合交易所在征得港府同意下宣布休市四天,以便避过风头。其后美国股市虽然没有再暴跌,但是香港股市于二十六日复市时,恒生指数一天跌掉三分之一﹗我是第一次,应该也是最后一次被“断头”(香港叫“斩仓”)。而因为当时对股市的盲目乐观,断头后的资金还无法还清融资。

而造成事后股市暴跌的解释,是违反自由市场原则。因为不论大机构还是小投资者,当他们需要沽售股票提取现金时,却因为停市而无法做到。积累起来的沽售压力,以及“金融中心”名誉受损引来投资者的不满,导致股市暴跌。

联交所宣布停市时,我心里也赞成,以为可以避过风暴,没料到结果更糟。由于当时形势一片大好,许多大户在高位持有不少期指。因此联交所的决定到底是为散户着想,还是为他们自己着想,成为无头公案。后来联交所主席李福兆以其他罪名被判入狱。经此一役,对自由市场的概念有进一步认识,对投资风险管理也有进一步认识,那就是量力而行,尤其是要保住安身立命的住房最为重要。

我这个人的性格,决不是投资人才,只是到了香港,要认识资本主义的内涵而投资股市,所谓“小注怡情”,赚钱固然好,亏本也作为学费,目的是以个人利益与经济环境绑在一起,来强迫自己认识社会的经济金融状况。因此近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清空出场。就是在那次断头后,赶快再筹集资金再入场。因为每次股市哀鸿遍野时,就是入场的好时机,一定要赶快赚回自己的损失。但是也的确体会到,选择入场时机易,选择出场时机难。

这次海啸源头的次贷危机早在去年就已经发轫了,只是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已。因为以前几次,美国政府都能够很快平息风暴。何况因为一九八七年的教训,已经处变不惊而麻木不仁。

但是这次金融海啸,也认识到“自由市场”没有绝对自由,例如美国限制抛空及政府大加干预。台湾亦步亦趋。香港鉴于过去的教训,至今仍然没有限制抛空。至于台湾的升跌停板制度,与自由市场距离甚远,有这个制度而奢谈建立金融中心,甚为可笑。至少我是失去短线炒卖的诱因。因为不可能一天之内获利,少有兴趣入场﹖这就影响了交易量。

金融市场是完全不讲人性、人情的,利益就是一切。所以政府找外资基金喝咖啡“情商”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国安基金也别大张旗鼓入场。外资基金绝不愿国安基金抄底而在他们入场时让国安基金售出股票离场。除非像一九九八年香港特区政府豁出来用外汇储备一百多亿美元一天之内与外资基金对决,并配合以其他政策。否则国安基金只是外资基金的点心而已,白白浪费纳税人的血汗。@(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面对金融风暴  欧盟领袖展现团结气势
美金融海啸  淹没纽约餐饮业
专家:美救市方案暗藏1,500亿减税方案
冰岛地雷╱传台十银行 百亿陷雷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