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天边小学” 悬崖凿出上学路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0月27日讯】在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峡谷老苍沟下侧的悬崖绝壁上,有一个鲜为外人所知的彝族山寨“古路村”,穿过几近90度陡壁上的“Z”字形的“骡马道”,来到隐于云中的古路村小学,坚守这所“天边小学”26年的代课教师申其军的故事,就是沿着这条骡马道传出来的。

据《华西都市报》报导,“古路村”属四川雅安汉源县永利彝族乡行政管辖,在几近90度的陡壁上一条千回百转的“Z”字形的“骡马道”是通往“古路村”的唯一道路,这条山道沿途七拐八弯,最窄的地方只有40釐米宽。

当地村民说,成昆铁路“一线天”大桥是去古路村的起点,没有成昆路之前,沿悬崖攀岩而上是去古路村的唯一方式。2003年开凿出这条“骡马道”后,村子才开始与外界的交流。


2003年有了“骡马道”后,骡马才成了进出村唯一的交通工具。(网路图片)

古路村小学是整个村落最好的建筑,由5间水泥房和厕所组成,教室在石坎上,厕所在石坎下。教室用木篱笆围着,厕所前不宽的空地上,学校用两个木桩和废弃的黑板搭了唯一一个篮球架。两个男孩正小心翼翼地拍着篮球,他们不敢投球——篮球要是滚到山下去,得花半天时间才能捡回来。

担心孩子离世界越来越远

今年45岁的申其军在18岁时来到古路村小学,那时的教室是土砌的,房顶漏水,墙壁透风,学校没有厕所,学生跑到别处上厕所栽了跟头,摔伤了。他咬咬牙,把村里人召集起来,用土方法修缮学校,给学校搭了一个简易厕所。


申其军坚守古路村小学26年如一日,深得当地村民的尊敬。(网路图片)

只有初中文化的申其军因为无法得到正式的教师身份,一度心灰意冷想外出打工,但全村人恳请他留下:“申老师走了,学校就没有了。不会有老师到山上来教书了,来了也教不长。”

申其军教过的学生里,出过两名大学生。但即便是这样,他总是说:“他们还有其他老师教过。”也许因为他的初中文化水准,他不敢将“培养出大学生”的荣誉归功于自己。

申其军说:“教书多年,遗憾太多,骄傲几乎没有。”时常担忧的是,自己的水准已经跟不上外面的节奏,而古路村的孩子——大渡河峡谷的灵魂——将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穿着志愿者送的制服,古路村小学的学生快乐地上学去。(网路图片)

村民:山外来的年轻人 不简单

今年7月中旬,学校来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告诉申其军,他叫包唐韬,想留下来做志愿者。包唐韬毕业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从武汉来。睡在申其军腾出来的办公室,包唐韬开始了古路村小学的教师经历。

上山没两天,包唐韬就遇到了难题——小学没有电,他的手机没电了,无法和外界联系。包唐韬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不想想别的办法呢?有了电,或许将来还可以教孩子们电脑呢。

包唐韬决定下山寻求帮助,路途中结识的一名湖北作家为古路村凑了4,000元买了微型发电机等,利用山中溪水的落差发电,学校的屋檐下有了第一个灯泡。尽管仅能维持电灯忽明忽暗的运转和给手机充电,包括申其军在内,村民们都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申其军只教语文和数学,包唐韬决定给学生增加地理、自然等课程,他还要求学生背诵《论语》。

今年有12个孩子从古路村小学毕业,为让他们能上初中,申其军和包唐韬一次次往山下跑,最终让他们报上了名。

9月下旬,包唐韬的学妹杨菲也来到了古路村。古路村的生活让杨菲很不习惯,最不习惯的是,她必须要在漆黑的夜里,躲在教室的角落洗澡。山上夜晚尤其寒冷,有几次,她都委屈得哭了。

对于包唐韬和杨菲这两个志愿者,申其军说,他非常感谢他们,给他减轻了很多负担。不过,申其军也说,“包老师和杨老师,他们会离开这里,我心里很清楚。我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来帮助这些孩子。”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强访问期间 新西兰纪录片揭中共秘密渗透
中俄缺席和平峰会 贺锦丽宣布援乌15亿美元
贵州高官称低收入人口已动态清零 引嘲讽
饺子里有针头 浙江5岁童吃水饺狂哭不止 引热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