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50载 林山忠从牵罟渔人到牵罟艺人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高茂雄澎湖县3日电) 在鱼源枯竭、鱼获日减的困境下,澎湖渔民林山忠成功转型,把传统的古老渔法“牵罟”重新包装,转型成旅游活动,也为日渐没落的传统渔业找到新的出路。


澎湖渔民林山忠成功跨界,把传统的古老渔法“牵罟”重新包装,转型成旅游活动,游客体验“牵罟”乐趣。//中央社

现年58岁的澎湖时里村民林山忠,八岁开始跟着父亲下海“牵罟”,半世纪以来,时里海滩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的人生与湛蓝的时里海水已融为一体,无法区分。

积累50年的传承与经验,林山忠赢得“牵罟达人”的雅号,不但在澎湖县文化局的研习课程中介绍这门传统渔法,也接受电视专访摄制成专辑节目,去年澎湖菊岛海鲜节,他更担任讲师,传授“牵罟”技艺。

“牵罟”在澎湖又称“牵网”,是一种以人力为主的传统渔法。作业时先布网,将长400至500公尺的网具在海中布成倒 U型,再以人力在岸上由两端将渔网及其中的鱼获拉上来。

林山忠说,“牵罟”的最难之处在布网,要精确掌握潮汐的时点和海流的方向,倒 U型的两端不能等长,也不可直接对准岸上。林山忠现在拥有自组的“牵罟”团队,但每次一定由他亲自出海布网,因为从小至今已做了50载,他对时里海滩的熟悉度犹如是自己的四肢。

近10几年来,由于部分渔民采用毒、电、炸方式非法捕捞,加上有的渔船以滚轮拖网捕鱼,严重伤害海洋生态,导致鱼源枯竭,鱼获日渐减少,加上近年来油价攀高,出海一趟亏一趟,很多渔民迫于生计,被迫纷纷卖掉渔船改行。

为了解决渔民困境,澎湖县政府近年来积极辅导渔民转型从事休闲渔业,希望把澎湖传统渔村文化与休闲旅游结合,为走下坡的澎湖传统渔业找新出路。其中,林山忠是渔民跨界至旅游业的成功例子。

每年夏天澎湖旅游旺季时,林山忠经常会带着大批观光客来到他生活了一辈子的时里海滩,跟着他体验“牵罟”的乐趣。这时候,美丽的时里海滩变成舞台,牵罟达人变身为“牵罟艺人”,秀出他最拿手的技艺。

林山忠回忆说,约10年前救国团为了让活动学员认识澎湖的“牵罟”,找他来示范。之后,林山忠灵机一动,何不来个异业结合,于是开始接受旅行社委托,带领观光客体验“牵罟”。林山忠现在“表演”一场的费用是新台币6000元,冬季没有观光客时,就从事真正的“牵罟”,鱼获则卖到市场。

很多来自都市的年轻游客都是第一次看到“牵罟”,鱼获拉上岸后,林山忠开始生态教学,“这种鱼叫埯美鱼,非常好吃,是我们时里的主要鱼种,来,大家跟着我念一遍,埯美”,这时的林山忠又成了海洋导览员。

虽然转型成功,但澎湖秋冬两季很难接到旅行团,而且受到年初寒害影响,“牵罟”的鱼获比以前少很多,即便是拥有50年经验的牵罟达人,也不得不看老天爷的脸色,林山忠默默收拾渔网,有感而发,“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不要再当渔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